周焕卿
- 作品数:2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论清初遗民词的主题取向被引量:2
- 2008年
- 清初遗民词的主题取向,主要集中在故国之思、离乱之叹、英杰之吊和隐逸之情这四个方面。较之明词及南宋遗民词,清初遗民词显示了较强的纪实性和叙事性,所表现的情感也趋于多元化,呈现出内容充实、风格多样的艺术风貌。
- 周焕卿
- 关键词:主题取向艺术风貌
- 李应机及其年谱
- 2010年
- 本文就李应机及其年谱研究中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作了考证。其一、李应机及其父祖的生卒年及科考经历;其二、李应机所撰《求志录》的具体内容及编纂情况;其三、清初进士科考试的程序,诸如乡试之前的县试、府试及院试中的岁试、科试等考试程序,以及康熙年间拔贡考试停止的时间。
- 周焕卿
- 关键词:科举制度
- 《王荆文公诗注》版本源流考
- 2006年
- 南宋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注》五十卷,是宋代重要的诗歌笺注本之一。前人对李注本的版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对宋刻本的研究。有清严元照《书宋版王荆公诗注残卷后》(《悔庵学文》卷八)、缪荃孙《注王荆文公诗残宋本跋》(《艺风堂文漫存》卷四)、傅增湘《覆刻宋本王荆文公诗笺注跋》(《藏园群书题记》卷十三)。这些文章介绍宋本的历次刊行情况和它的内容特点。因宋本已佚,更见其珍贵。
- 周焕卿
- 关键词:注本李壁宋刻本版本源流傅增湘
- “遁渚倡和”相关问题考辨
- 2009年
- 万寿祺(1603—1652),字年少,一字介若,又字内景,江苏徐州人。崇祯三年庚午(1630)中举,官江南吴县令。明亡后,誓不降清,与阎尔梅并称"徐州二遗民"。后起兵抗清,兵败得脱,祝发为僧,自号明志道人。卜居淮阴之隰西草堂。有《隰西草堂集》,附《遁渚倡和集》一卷。①万寿祺兵败后曾隐居斜江,与何坚、严时往来遁渚,相与倡和。《遁渚倡和集》乃此次倡和之作结集而成。《全明词》将《遁渚倡和集》何坚、严时所作之词分别系于于范、调御名下,对其字号,姓名、籍贯等均语焉不详。《全清词·顺康卷》则分系于于范、严渡名下。
- 周焕卿
- 关键词:全清词明词苏幕遮
- 试论李壁对诗歌笺释学的贡献被引量:4
- 2004年
- 南宋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注》是宋代重要的一部诗歌笺注本。李壁在《文选》式的传统笺释方法基础上,发展了前代的注释之学,主要有三方面的贡献:以史证诗,借注王诗以显史;探求诗歌旨意;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这对后代诗歌笺释之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周焕卿
- 关键词:李壁
- 论庄子的绝对自由观
- 2005年
- 文章旨在剖析庄子的绝对自由观,即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制约的自由。它在认识论上采用齐物和齐、物论的思维方式,并对人的主观意志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实质上是视“有待”为“无待”的幻觉自由。
- 周焕卿
- 关键词:无待齐物物论
- 论赋的手法在清初遗民词中的新发展
- 2008年
- 赋的手法在明遗民词人的手中从专注于个人生活事件与情感的铺叙转向社会政治事件及政治情志的表现,以反映明清易代的历史事实及民生疾苦,并直抒家国沦亡的悲恸和哀号。这相对于诗歌创作而言,是赋的手法在词中的恢复;相对于唐五代两宋词而言,却是赋的手法的新发展。
- 周焕卿
- 关键词:清初遗民
- 清人选南宋文之考佚被引量:1
- 2017年
- 清代出现了不少南宋文选集,收录了诗、赋及散文。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界的相关研究甚少。以选集编纂时间为序,对已散佚的八种南宋文选集作一钩沉,可对选集的编纂过程、编纂意图、选源、选录标准等相关问题作出考述与解读。
- 周焕卿
- 关键词:清人
- 论清初遗民词比兴手法的时代特征被引量:1
- 2008年
- 比兴手法在清初遗民词人的手中获得了继承与新变,更为复杂多样的象征意象也随之出现在词作当中。这使得身处易代之际的遗民得以表现其幽隐而多元的心态,同时也赋予比兴手法以独特的时代特征。
- 周焕卿
- 关键词:比兴手法
- 论苏轼的赋画诗
- 2003年
- 苏轼的赋画诗主要运用想象、用典和以文为诗的表现手法 ,突破诗歌格律和绘画内容的限制 ,创作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内心生活 。
- 周焕卿
- 关键词:表现手法诗歌格律绘画内容用典以文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