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力

作品数:20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廊坊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双能CT
  • 3篇痛风
  • 3篇痛风患者
  • 3篇尿酸
  • 3篇尿酸盐
  • 3篇尿酸盐结晶
  • 3篇腺癌
  • 3篇结节
  • 3篇甲状腺
  • 3篇甲状腺结节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早期肺癌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肺癌
  • 2篇肺炎
  • 2篇CT

机构

  • 20篇齐齐哈尔市第...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安县人民医院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杭州依图医疗...

作者

  • 20篇刘力
  • 10篇金梅
  • 7篇陈通
  • 6篇高振兴
  • 4篇康鑫
  • 3篇侯庆更
  • 3篇于晓明
  • 3篇徐桂荣
  • 3篇王开乐
  • 3篇李鑫
  • 2篇高振兴
  • 2篇张素芹
  • 2篇陈文静
  • 2篇殷雪
  • 2篇沈剑
  • 1篇于大有
  • 1篇周昕
  • 1篇闫晓光
  • 1篇刘婷
  • 1篇曹维海

传媒

  • 6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CT理论与应...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医学人文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1998
  • 1篇199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副神经节瘤的生物学行为(附8例报告及1258例文献复习)被引量:2
1998年
报道8例副神经节瘤,并1258例文献报道的副神经节瘤复习.着重讨论了副神经节起源肿瘤临床、病理改变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发现副神经节瘤发生部位、体积大小不同,其生物学行为有较大差异,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恶性率最高.
于大有刘力曹维海张明张晓杰刘婷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生物学行为内分泌肿瘤
DECT成像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沉积量与尿酸值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DECT)成像技术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的关系,进而评估DECT成像在痛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的DECT成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两组,男92例,女28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所有病例手、足均行DECT非增强扫捕,薄层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Dual Energy GOUT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比较痛风患者两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与尿酸值相关性,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x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6,P性别=0.613,P〉0.005)。高尿酸组尿酸盐沉积量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3,P〈0.001);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5,P〈0.001)。结论DECT成像技术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早期、疑似痛风患者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金梅刘力康鑫林奕军高振兴王开乐陈通殷雪沈剑
关键词:痛风尿酸尿酸盐结晶
双能CT对甲状腺结节诊断效能与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双能CT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旨在提高甲状腺癌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头颈外科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24例,其中甲状腺癌组148例设为观察组,甲状腺良性结节76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术前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22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观察组甲状腺癌148例、对照组良性结节76例,102例结节形态不规则,104例结节出现"半岛状"瘤结节,106例结节出现"强化残圈"征,89例出现"沙粒样"钙化,84例恶性结节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动、静脉期甲状腺良性结节标准化碘浓度比率、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甲状腺癌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双能CT定量分析结合CT征象对甲状腺结节鉴别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类型与碘图、能谱曲线关系密切,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并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刘力金梅李鑫闫晓光陈通康鑫陈文静高晓隆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双能CT病理类型
Force-CT能谱纯化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评估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Force-CT能谱纯化SPSII技术在肺磨玻璃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2月筛查出肺磨玻璃结节(GGN)患者198例,根据病理结果和临床诊断直径3cm以下的肺部GGN的临床一般资料、图像质量与CT征像分三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三者间诊断与鉴别诊断的CT影像规律。结果经Pearsonχ^2统计学处理,性别构成比与年龄三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322>0.05、P=0.063>0.05);在GGN高危征象中能谱纯化后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未纯化图像P<0.05;三组GGN类型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5)。GGN有无分叶,在三组病灶中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有无胸膜凹陷症、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在三组病灶中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5)、(P<0.001<0.05)、(P=0.032<0.05)。结论GGN形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的特征规律和GGN的类型对炎症、癌前病变、MIA及IA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能谱纯化技术在肺结节评估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孟潘炜王海林刘力陈春妙毛卫波
关键词:肺腺癌
128层MSCT测量肝脏体积在肝巨大血管瘤精准切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肝脏体积测量对肝巨大血管瘤行精准肝切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拟诊肝巨大血管瘤患者28例,术前均行CT常规平扫+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将薄层图像传至GE AW4.6后处理工作站,采用肝脏体积测量软件(Volume),分析肝巨大血管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从而生成全肝体积和肝血管瘤体积。经CT医师与普外科医师商讨制定手术方案,分析预切除肝体积,将手术标本采用水测法得出切除标本的总体积。将预切除肝体积与手术标本体积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运用SPSS 20.0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22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血管内皮细胞瘤2例;毛细血管瘤1例。预切除肝脏体积介于(1650.52±475.90)cm3,手术标本体积介于(1670.64±420.25)cm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术前预切除体积百分比与术后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按照术前制定的手术切除方案,所有肝血管瘤均完整切除。预切除肝体积与手术标本体积间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为0.924。结论 128层MSCT肝脏体积测量可作为普外科施行精准肝切除的重要影像学依据,并提供个体化指导。
刘力金梅曹大勇林奕军高振兴于晓明
关键词:肝脏血管瘤体积测量精准肝切除
双源CT四维动态螺旋扫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双源CT四维动态螺旋扫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9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对照组(450例,采用常规CT检查)和观察组(450例,采用CTA联合CTP进行检查),对所有患者的扩张率、收缩率、危险率、破口率和血管流向正常率进行比较,并加以分析。结果:对两组的检查效果进行分析,可看到观察组的扩张率、收缩率、危险率、破口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的血管流向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采用CTA联合CTP的检查方法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金梅刘力李鑫林奕军陈通李一帆闫涛刘洁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
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预测并评估COVID-19肺炎临床分型的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预测并评估COVID-19肺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发热门诊收治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COVID-19确诊患者46例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比较人工智能(AI)定量分析中病灶累及全肺感染体积、磨玻璃密度体积(GGO体积)和实性密度体积(SO体积)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普通型26例、重型16例和危重型4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症状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更常见于年龄较大患者。3种临床分型肺部病变的CT表现均以GGO为主;普通型的全肺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比重型/危重型患者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全肺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均与临床分型具有显著相关(0.86、0.87和0.84)。结论:人工智能CT定量指标分析(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与COVID-19肺炎临床分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刘力陈宏钟威魏冬梅宋永丽李慧鑫周昕高晓隆
关键词:CT人工智能临床分型
DECT虚拟平扫在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行甲状腺常规平扫(CNC)及双能量模式(DECT)增强扫描的5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Liver VNC""Monoenergytic"软件处理得到VNC图像、碘图及能谱曲线,对甲状腺结节VNC图像和CNC图像在平均CT值、信噪比(SNR)的图像质量、对比度噪声比(CNR)以及病灶的显示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CNC和VNC所测甲状腺结节的平均CT值、SNR、CNR及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扫描模式较常规扫描模式的总辐射剂量小(P<0.05);双能CT检查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92.9%,准确性为96.2%。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检查中,一次双能量增强扫描可获得增强图像和VNC图像、碘图和能谱曲线,而VNC图像不影响病灶的观察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为甲状腺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刘力金梅高振兴林奕军陈通侯庆更徐桂荣于晓明
关键词:双能CT虚拟平扫甲状腺结节
基于迭代重建技术LDCT在早期肺癌与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基于迭代重建技术LDCT在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固安县人民医院和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筛查出疑诊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患者76例,均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64排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病理结果为检查金标准,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检查辐射剂量DLP、CTDIvo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检查(P<0.01);低剂量CT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62%、68.52%、87.82%,与常规CT检查(94.76%、85.36%、95.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结论LDCT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可减少检查者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与常规CT扫描相似的检出率,是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闫海跃刘力张绍强石艳张素芹阴志璐
关键词:早期肺癌癌前病变低剂量
双能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的关系,进而评估双能CT成像在痛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的双能CT成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两组,男92例,女28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所有患者手、足均行DECT非增强扫描,薄层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Dual Energy GOUT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比较痛风患者两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与尿酸值相关性,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6,P性别=0.613,P>0.005)。高尿酸组尿酸盐沉积量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结论:DECT成像技术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早期、疑似痛风患者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力金梅沈剑林奕军高振兴王开乐陈通
关键词:痛风尿酸尿酸盐结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