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辉
-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予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每3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扶他林乳胶剂局部外涂,每天3次,9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对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评估,并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近期疗效显著,优于扶他林外用,适合在临床推广。
- 彭艳辉何晓玲杨一玲黄键澎刘健华
- 关键词:小针刀拔罐扶他林肩周炎
- 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电子检索知网近5年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文献,对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文献归纳显示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上可运用毫针针刺、电针疗法、火针放血、特色疗法、综合疗法等多种方法,机制研究...
- 彭艳辉刘健华
- 关键词:针灸疗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 针灸调气泄络法治疗难治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例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目前医学界较为棘手的问题,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临床中发现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病机为正虚邪恋,表现为长期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使用局部刺络拔罐泄邪,同时加用针刺调气,着重改善患者整体机能,才能够...
- 杨一玲彭艳辉刘健华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刺络放血针刺疗法病案
-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Medline、CKNI、VIP、WANFANG等数据库,收集2006年1月—2016年4月近10年来有关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用RevMan5.3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共114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埋线组其痊愈率[RR=1.57,95%CI(1.27,1.96),P<0.0001]、有效率[RR=1.22,95%CI(1.15,1.3),P<0.01]、胃半排空时间[RR=-9.61,95%CI(-12.29,-6.92),P<0.00001]、胃排空时间[RR=-12.27,95%CI(-14.78,-9.77),P<0.00001]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但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论证强度有限,将来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 彭艳辉曾丽玲杨一玲张文捷游惠黄键澎刘健华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穴位埋线
- 半量与全量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系统性评价半量甘露醇与全量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进行评价,在严格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使用Rev Man5.3软件对半量甘露醇与全量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包括594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24 h内使用半量甘露醇较全量甘露醇可明显降低血肿扩大率[RR=0.38,95%CI(0.21,0.72),P<0.01]。结论脑出血发病24 h内使用半量甘露醇可较好地降低血肿扩大率。
- 曾丽玲彭艳辉徐福平郭建文李海郡张琪欣
- 关键词:脑出血甘露醇META分析
- 慢性颈痛患者阿是穴的分布规律及其临床疗效研究
- 目的: 1.探寻慢性颈痛患者颈肩背部的阿是穴分布特点。 2.探讨阿是穴与局部经穴针刺治疗慢性颈痛的疗效差异。 方法: 本课题为临床研究,已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伦理审查批准,并在中国针灸试验注册中心注册,...
- 彭艳辉
- 关键词:阿是穴电针治疗慢性颈痛临床疗效
-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大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研究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运用经颅磁刺激(TMS)技术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大脑运动皮层手区与面区的功能重组情况,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方法:纳入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0例,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和面瘫治愈后行TMS运动皮层定位检查,记录第一骨间背侧肌和口轮匝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s)的振幅、潜伏期以及手区与面区的有效刺激面积,绘制二维皮层位域图,比较分析患者治愈前后自身手区与面区振幅、潜伏期和有效刺激面积的变化。结果:受试者面瘫同侧大脑运动皮层面区扩大较明显,手区的有效刺激面积扩大,且主要表现为手区与面区的交叉重叠区的扩大。其中手区MEPs潜伏期变短(P<0.05),振幅降低(P<0.05);面区MEPs潜伏期变短(P<0.05),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调整大脑运动皮层之间的功能重组;针刺作用通过调节运动皮层手区与面区之间的竞争性的活动依赖性,弱化手区的功能,促进面区的功能恢复,是实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能的中枢机制。
- 赵斌杨颖婷黄健澎张慧陈嬿冰陈晓曼邓红妹严晓霞游惠彭艳辉刘健华许能贵
- 关键词:针刺周围性面瘫经颅磁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