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可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夹
  • 1篇动脉瘤夹闭
  • 1篇动脉瘤夹闭术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医用
  • 1篇医用设备
  • 1篇硬脊膜
  • 1篇硬脊膜动静脉...
  • 1篇造影术
  • 1篇增殖
  • 1篇止血

机构

  • 6篇江苏省苏北人...

作者

  • 6篇闫可
  • 4篇何亮
  • 4篇甄勇
  • 3篇申林海
  • 2篇严正村
  • 2篇王晓东
  • 2篇董伦
  • 2篇张恒柱
  • 2篇佘磊
  • 1篇王书祥
  • 1篇张楠
  • 1篇李育平
  • 1篇汤灿
  • 1篇花彬

传媒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研究评价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微创锁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0~4.0 cm,骨窗直径2.0~2.5 cm,平均血肿清除率90.21%,手术平均时间76.2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0 ml。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9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0例。结论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其微创、精准、高效、预后良好的优点使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汤灿张恒柱严正村王晓东佘磊董伦李育平闫可
关键词:神经内镜锁孔入路高血压脑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合容积再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DSA结合容积再现技术(VR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7月入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9例,均行开颅夹闭术。夹闭后即刻行DSA并利用VRT处理相关图像,对夹闭效果欠佳者调整动脉瘤夹后,直至造影证实夹闭满意。将动脉瘤无复发且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4~5分评价为治疗效果良好。结果 19例患者共计26个动脉瘤,显微镜下观察均完全夹闭。经造影证实,18个动脉瘤首次完全夹闭,1个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其对侧大脑后动脉夹闭并伴有瘤颈残留,1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将对侧A2夹闭,1个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将脉络膜前动脉完全夹闭,3个瘤颈部残留,1个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夹闭后上干血管狭窄,1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后前交通动脉及对侧A2起始处狭窄。2个因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未能调整外,其余经调整后夹闭理想。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中,1例经导管缓慢注射罂粟碱后好转,1例应用罂粟碱脑棉片局部湿敷后好转。术中DSA及VRT图像处理时间30~100 min,未发生造影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16个月,CT血管成像示均无动脉瘤再生长及狭窄血管闭塞,1例偏瘫,18例恢复良好。结论术中DSA结合VRT有助于术中实时观察夹闭效果、调整动脉瘤夹,可减少瘤颈残留、载瘤动脉和瘤周血管闭塞,从而改善手术效果。
宋炳伟甄勇何亮闫可申林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术容积再现技术动脉瘤夹闭术
BMSCs抑制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增殖及炎性因子的分泌
闫可张恒柱董伦严正村王晓东佘磊
一种改进式动脉止血用具及其止血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式动脉止血用具及其止血方法,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采用包括绑带,绑带两端设置有固定组件,绑带中部设置有局部血管压迫装置,绑带上还设置有检测装置,局部血管压迫装置配合设置有出气控制组件,出气控制组件通过...
甄勇花彬宋炳伟何亮闫可
复合手术室系统治疗复杂脑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甄勇何亮宋炳伟申林海王书祥闫可张楠
术中脊髓血管造影辅助下精准治疗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9年
回顾性分析2例在复合手术室手术治疗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回顾,以探讨术中脊髓血管造影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在SDAVF手术中的应用价值。2例术前经脊髓血管造影证实为SDAVF,瘘口位于胸段,于复合手术室内进行动静脉瘘切除术,并采用改良Aminoff-Logue量表评价脊髓功能。2例患者术中均准确地找到瘘口并将其切断,即刻脊髓血管造影显示瘘口均完全消失。术中脊髓造影、图像融合及定位时间分别为70、60 min,均未发生造影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2~14个月,2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改良Aminoff-Logue量表评分分别下降6、5分。提示术中行脊髓DSA结合影像融合技术,能精准判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静脉端位置,减轻手术创伤,确保瘘口全部闭塞。
宋炳伟甄勇何亮闫可申林海
关键词:脊髓血管造影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图像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