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涛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疾病
  • 2篇网膜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 1篇荧光素血管造...
  • 1篇荧光素血管造...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视网膜手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手术治疗效果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吲哚花青绿
  • 1篇外科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篇张军军
  • 2篇刘洪涛
  • 1篇包力
  • 1篇曾志冰

传媒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多种眼底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观察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患者的多种眼底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MEWDS患者11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例1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15~41岁,平均年龄27.6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2~13 d,出现症状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4.7 d。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身荧光(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观察病灶的彩色眼底像、AF、FFA、ICGA、OCT特征。结果 所有患眼黄斑区均可见橘红色颗粒样改变;AF表现为后极部边界模糊融合成片的强AF;FFA表现为早期病灶呈细针尖样花环状排列的强荧光,晚期荧光素染着;ICGA表现为晚期病灶呈边界不清、融合成片的弱荧光;SD-OCT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强反射物质堆积伴椭圆体区等结构改变,病灶处交叉区及椭圆体区结构紊乱。结论 MEWDS患眼黄斑区呈橘红色颗粒样改变;呈不均匀弥漫性强AF;FFA 早期表现为细针样花环状排列边界不清的强荧光;ICGA晚期呈小片状融合的弱荧光病灶;SD-OCT表现为黄斑中心凹RPE表面强反射物质堆积,病灶处椭圆体区结构紊乱。
刘洪涛张军军曾志冰包力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吲哚花青绿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显像
充分认识内界膜剥除手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努力提升其手术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内界膜(ILM)是视网膜Mailer细胞的基底膜,由胶原纤维、粘多糖、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组成。由于ILM剥除(ILMP)手术可解除残留玻璃体皮质对黄斑区的牵拉,预防手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前膜形成,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但常规ILMP手术效果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且有可能改变黄斑区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故衍生出保留黄斑中心凹的ILMP以及各种形式的ILM填塞手术等一些改良的ILMP手术方式。目前在各种ILMP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具体手术操作方法以及手术中染色剂的选择使用上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改进的不确定之处。随着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充分认识ILMP手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应用的适应证,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手术并发症所致的视功能损害是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
张军军刘洪涛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