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金莹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阵发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房颤
  • 2篇艾司洛尔
  • 2篇胺碘酮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率
  • 1篇心室
  • 1篇心室率
  • 1篇眩晕
  • 1篇预后
  • 1篇阵发房颤
  • 1篇阵发性
  • 1篇手法
  • 1篇手法复位
  • 1篇通气
  • 1篇位置性
  • 1篇位置性眩晕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黄金莹
  • 4篇姚丹林
  • 3篇李渊
  • 1篇彭博

传媒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比较急诊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胺碘酮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5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艾司洛尔组心率减慢情况显著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司洛尔组平均起效时间、心室率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胺碘酮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和胺碘酮在控制快速房颤患者心室率方面都同样安全和有效,艾司洛尔较胺碘酮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
黄金莹姚丹林李渊
关键词:艾司洛尔胺碘酮心房颤动心室率
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快速阵发房颤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快速阵发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快速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静脉注射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独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快速阵发房颤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患者,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黄金莹姚丹林
关键词:艾司洛尔胺碘酮房颤心率
急性脑梗死患者肌钙蛋白-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血管病同时伴心脏损害较常见,最早1937年Dozzy报道脑血管病可伴发心脏功能障碍,后来许多学者证实了脑血管病可引起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可伴有心肌酶升高。
黄金莹姚丹林李渊
关键词:脑梗死肌钙蛋白预后
超声在早期诊断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在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机械通气第1天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使用床旁超声检查股四头肌的横截面积和厚度,特别是选择较大的股直肌和股中间肌进行检查。机械通气第7天对患者进行MRC评分,根据MRC评分将患者分为ICU-AW组和非ICU-AW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探讨骨骼肌体积的变化对ICU-AW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最终8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ICU-AW组31例,ICU-AW的发生率为37.8%;相比于非ICU-AW组,ICU-AW组患者的MRC评分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住ICU时长及总住院时长均显著增加(P<0.05);机械通气第7天ICU-AW组的骨骼肌各项指标均较第1天明显下降(P<0.05),而非ICU-AW组第7天和第1天骨骼肌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ICU-AW组和非ICU-AW组的骨骼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股直肌横截面面积、厚度与股中间肌厚度均能够作出准确的ICU-AW诊断结果。结论通过床旁B超测量股直肌横截面面积和厚度以及股中间肌厚度,能及早发现ICU-AW,从而及早干预,且股直肌横截面面积对ICU-AW的诊断价值最高。
孔霖彭博黄金莹徐蕤孟德志许军
关键词:机械通气床旁超声骨骼肌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64例老年(≥60岁)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手法复位疗效。结果:老年BPPV患者女性好发,以后半规管多见44例(68.8%),合并高血压48例,糖尿病29例,高脂血症38例。TCD显示50例(78.1%)出现血流减慢,10例(15.6%)血流速度增快,4例(6.3%)血流速度大致正常。手法复位的总有效率为92.2%,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25.0%。结论:老年BPPV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易误诊为后循环缺血,且复发率高,进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明显。
李渊黄金莹姚丹林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