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敏
-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保定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癌组织Ki-6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该疾病好发于40~60岁左右的妇女[1]。有资料表明,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病情复发和癌细胞转移。临床症状包括:乳腺出现肿块、感觉疼痛以及腋窝下出现淋巴结肿大等[2]。乳腺癌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化疗,并且合理的化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稳定患者的病情,同时也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疾病的常规措施,但尚无定论。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乳腺癌疾病的治疗效果,我院运用表柔比星(EPI)联合多西他赛(DOC)新辅助化疗治疗给予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对患者癌组织Ki-67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冯瑞刚王鹏李凯敏
- 关键词:KI-67表达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表柔比星
- 烫伤Ⅰ号方内服联合长春烫伤膏外用治疗Ⅱ度烧烫伤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观察烫伤Ⅰ号方内服联合长春烫伤膏外用治疗Ⅱ度烧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Ⅱ度烧烫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烫伤Ⅰ号方内服联合长春烫伤膏外用治疗,观察2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无渗出时间、创面愈合时间,2组治疗前后证候体征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细菌培养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无渗出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证候体征评分、VAS评分及创面细菌培养计数均显著降低(P均<0.05),VEGF水平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烫伤Ⅰ号方内服联合长春烫伤膏外用治疗Ⅱ度烧烫伤可有效加快创面愈合进程,减轻皮损症状体征及疼痛程度,抑制局部细菌繁殖。
- 韦民李凯敏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532nm眼底激光联合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VEGF和PEDF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研究532nm眼底激光联合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生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532nm眼底激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VEGF和PEDF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瘤数量、渗漏面积及无灌注面积,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EGF增高而PEDF降低,且观察组VEGF低于对照组,PED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降低,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瘤数量、渗漏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532nm眼底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夏春晓李凯敏都艳红王艳新贾冠美刘晔青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早期削痂对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早期削痂对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住院患者5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 例,观察组在伤后24 小时内行首次削痂术,对照组在伤后4~6 天行首次削痂术.观察两组患者休克期补液量及尿量、CRP 及PCT 水平、创面修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伤后第1~3 天两组患者血浆、平衡液的补液量及尿量接近,各时间点CRP 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差别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PC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实施削痂术有助于降低血清PCT 水平,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李凯敏韦民辛兴涛
- 关键词:早期削痂创面修复
- 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易感性及其乳腺癌分型特征的关联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BRCA1基因特定外显子位点突变与乳腺癌发病年龄、早发性和三阴性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17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进行DNA提取,并对患者BRCA1基因第2、10、11 3个外显子突变高频区域进行基因测序。应用统计学分析,对BRCA1基因位点突变同乳腺癌分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72例患者中发现15例BRCA1基因突变患者,12个突变位点,基因突变频率为8.72%。12个突变位点中2号外显子1个(162A>G),10号外显子4个(1227G>A、2238T>C、2309G>A及2798T>C),11号外显子7个(1504delTTAAA、2201C>T、2731T>C、3232A>G、3449insA、3537A>G及3667A>G)。此外,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7.87%,非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突变率2.41%,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2.578,P=0.108)。BRCA1基因突变患者平均年龄(43.73±4.90)岁,显著低于无突变组(51.12±5.13岁)(P=0.021)。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14.29%,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50%突变率,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867,P=0.049)。结论 BRCA1基因突变患者年龄低,且基因突变与三阴性乳腺癌相关。
- 王毅王鹏卜烨李凯敏冯瑞刚
- 关键词:BRCA1基因突变外显子早发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
- 21个基因检测评分在乳腺癌复发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21基因检测复发评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8月科室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入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组织,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1基因(包括:16个乳腺癌相关基因及5个参考基因)表达,计算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根据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26例)、中危组(n=30例)和高危组(n=34例),分析21基因检测复发评分与乳腺癌病理的关系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表明:21基因检测复发评分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分级、P53、TOPIIa、EGFR、CK5/6及手术方式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基因检测复发评分与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Ki67、PR阳性率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1基因检测复发评分与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ki67、PR阳性率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21基因检测复发评分用于乳腺癌患者中效果理想,其影响因素较多,加强21基因检测复发评分能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 安丽颖王鹏冯瑞刚李小静卜烨张晨洁李凯敏
- 关键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乳腺癌应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2021年
- 研究乳腺癌应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者为我院收治的共计50例乳腺癌患者,时间区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由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组成。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预后生活质量的情况以及复发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物质生活评分项之外,相较于仅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保乳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更佳,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乳术或是改良根治手术治疗应用于乳腺癌患者,中,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保乳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手术创伤小,促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王鹏李凯敏常海丽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改良根治术生活质量
- 微小RNA-122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122(miR-122)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6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乳腺切除术的56例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法检测miR-122表达量。所有患者规范口服他莫昔芬3年,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划分为他莫昔芬敏感者和他莫昔芬耐药者。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他莫昔芬长期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建立MCF-7TamR耐药细胞株;转染miR-122抑制剂(抑制剂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他莫昔芬对MCF-7细胞、MCF-7TamR细胞以及抑制剂组MCF-7TamR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q PCR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R-α、HER-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磷酸化ERK-MAPK(p-ERK/MAPK)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12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 70±0. 38)比(0. 24±0. 10)],他莫昔芬耐药患者(11例)肿瘤组织中miR-12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患者(45例)[(0. 89±0. 13)比(0. 67±0. 15)](均P <0. 001)。体外成功建立MCF-7TamR耐药细胞株,不同浓度他莫昔芬(0. 1、0. 5、2. 5、12. 5、62. 5、312. 5μmol/L)对MCF-7Tam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均明显低于MCF-7细胞(均P <0. 05);MCF-7TamR细胞的耐药指数为4. 97。转染miR-122抑制剂后,抑制剂组MCF-7TamR细胞miR-122表达量为(0. 14±0. 04),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CTL组:(0. 67±0. 09)]和空转染组[NC组:(0. 65±0. 08)](均P <0. 001)。不同浓度他莫昔芬对抑制剂组MCF-7Tam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CTL组和NC组(均P <0. 05)。经q PCR法,抑制剂组MCF-7TamR细胞ER-αmRNA表达量为(1. 02±0. 17),明显高于CTL组和NC组;HER-2和MAPK3 mRNA表达量为(0. 37±0. 09)和(0. 25±0. 07),明显低于CTL�
- 王鹏李凯敏冯瑞刚
- 关键词: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
- 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放疗前后PBMC中BIRC5、RunX2 mRNA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IRC5、RunX2 mRNA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普外科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8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均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放疗治疗,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放疗前、放疗2个疗程后取肝素抗凝血5 mL,对照组直接采集肝素抗凝血5 mL,制备PMBC,检测PMBC中BIRC5、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观察组放疗后PBMC中BIRC5、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且放疗前、放疗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放疗后PBMC中BIRC5、RunX2表达量均呈正相关(P<0.05);放疗前后PBMC中BIRC5、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随访3年,失访3例,81例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79.01%(64/81);放疗前、放疗后PBMC中BIRC5、RunX2 mRNA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放疗后外周血PBMC中BIRC5、RunX2 mRNA表达降低,与患者预后相关,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
- 冯瑞刚张帆王鹏王毅李凯敏
-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核心结合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