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电池
  • 2篇锂硫电池
  • 2篇羟基
  • 2篇羟基苯
  • 2篇羟基苯基
  • 2篇六氟丙烷
  • 2篇复合材料
  • 2篇苯基
  • 2篇丙烷
  • 2篇复合材
  • 1篇氮丙啶
  • 1篇低阶
  • 1篇低阶煤
  • 1篇电容量
  • 1篇电位
  • 1篇动力学
  • 1篇循环流化床
  • 1篇氧电池
  • 1篇乙醇
  • 1篇乙醇脱水

机构

  • 12篇太原科技大学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作者

  • 12篇李鹏
  • 4篇池永庆
  • 3篇毛树红
  • 3篇郝晓刚
  • 3篇张忠林
  • 3篇杨景轩
  • 2篇段秀琴
  • 2篇王潇潇
  • 2篇马旭莉
  • 2篇王艳
  • 2篇王润平
  • 2篇谢峰
  • 2篇刘振民
  • 1篇王远洋
  • 1篇梁丽彤
  • 1篇赵晓霞
  • 1篇廖家友
  • 1篇苏深
  • 1篇黄伟
  • 1篇李鹏

传媒

  • 3篇化工学报
  • 2篇山西化工
  • 2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当代化工
  • 1篇热固性树脂
  • 1篇电池工业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阶煤热解-气化-燃烧TBCFB系统模拟及优化被引量:7
2018年
三塔式循环流化床(TBCFB)是基于低阶煤分质转化利用理念开发的新型工艺系统,包含热解、气化及燃烧三个主反应器。提出了采用半焦颗粒代替石英砂作为循环热载体的新工艺,并使用Aspen Plus建立了基于半焦颗粒的TBCFB系统模拟流程,寻求系统内物料转化和能量利用的适宜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只需燃烧40%的热解半焦,即可满足低阶煤在600℃热解和60%的热解半焦在800.9℃进行水蒸气气化所需热量;与石英砂或高温灰相比,利用热容较高的半焦颗粒作为循环介质可以显著降低热载体循环量,与原煤质量比仅为5.5。综合气化产物组成、低热值和冷煤气效率等指标,适宜的水蒸气与反应半焦质量比为1.5。上述模拟结果对半焦循环TBCFB新技术的工业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王亚雄杨景轩张忠林马旭莉李鹏郝晓刚官国清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气化
脉冲筛板萃取塔CFD-PBM模型研究
2023年
脉冲筛板萃取塔是核工业等领域中最常用的萃取设备之一,为深入了解脉冲筛板萃取塔中两相流行为规律,使用CFD-PBM模型对脉冲筛板萃取塔中由有机相(30%TBP-正十二烷)、水相(HNO_(3)水溶液)组成的体系进行两相流过程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分散相存留分数和Sauter平均液滴直径的相对偏差仅为8.28%和5.54%;随脉冲速度增加,Sauter平均液滴直径减小,液滴直径分布更均匀,分散相存留分数增加,特性速度减小;两相表观速度对液滴直径影响较小,分散相表观流速增加有利于提高分散相存留分数,而连续相表观流速影响不大;发生液泛时分散相液泛表观速度随连续相液泛表观速度增大而减小,随脉冲速度增加液泛通量先增后减,存在极值。
孙梅娟赵婧李莎莎池永庆李鹏
关键词:两相流
甲醇直接还原高锰酸钾制备纳米Mn_3O_4被引量:1
2017年
甲醇作为一种极易被氧化的物质目前在国内产能严重过剩,是一种优良易得的化工原料。基于此,以CH_3OH和KMnO_4为反应物,采用常压水溶液沉淀法滴加甲醇于高锰酸钾水溶液中反应2 h,控制反应温度70~90℃合成了Mn_3O_4.用XRD和SEM对合成的固体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为纯度和结晶度很高的Mn_3O_4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60nm。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FT-IR光谱仪对合成反应后液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相中含有大量CO_3^(2-)存在,说明CH_3OH被氧化成为了CO_2(CO_3^(2-)).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该反应形成Mn_3O_4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
贾攀锋池永庆李鹏苏深王远洋
关键词:CH3OH反应机理
基于CPD模型的低阶煤催化解聚过程模拟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低阶煤催化解聚过程定量分析和放大需要合理描述该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模型,使用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PD)模型结合陕西长焰煤的催化解聚实验,对低阶煤催化解聚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综合对催化剂作用机理的认识,结合催化解聚实验结果确定相应表观动力学参数,所得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趋势一致、吻合良好,其较好地体现了不同热解过程差异,低温下催化解聚产物释放量较少,温度升高后产物量才会高于原煤热解。模型中催化剂对焦油产率的影响体现在复合速率常数、交联反应活化能上,随两者增大,焦油产率均增加;Fe基催化剂有助于促进侧链断裂,提高气体产率,Zn基催化剂可抑制交联反应,但交联反应活化能较大时,受热解温度限制,焦油量增加变缓。
白佳杰梁丽彤张忠林李鹏李鹏杨景轩郝晓刚黄伟
关键词:低阶煤催化剂催化解聚动力学
纳米铁酸钴的制备及其在锂氧电池中的应用
2018年
本文使用水热法制备纳米铁酸钴CoFe_2O_4材料,将其在不同温度(350℃、450℃、550℃、650℃、750℃)下焙烧,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与氮气吸附仪(BET)对CoFe_2O_4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恒电流充放电法对不同温度下焙烧的CoFe_2O_4作为锂空气电池氧气电极催化剂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CoFe_2O_4属于尖晶石型结构。当电压范围为2.3V^4.5V,电流密度为0.02mA·cm-2,650℃焙烧的CoFe_2O_4催化剂与纯科琴碳混合,作为锂空气电池氧气电极,其表现最佳。首次放电容量为2943mAh/g(电极),过电位为0.95V。与纯科琴碳相比,首次放电容量提高了约6.7倍,过电位降低了0.37V。
崔雷杰王相君段梦雅李鹏池永庆
关键词:过电位
碳硫复合材料的处理温度对锂硫电池性能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锂硫电池因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成为二次电池的研究热点。由碳、硫复合形成碳硫复合材料进而构建微观结构不同的硫正极,创造更为合适的硫还原、氧化反应环境,是提高硫正极中电化学反应效率的有效途径。处理温度对熔融法制备的碳硫复合材料应用性能影响较大,故对不同温度处理碳硫材料用作锂硫电池硫正极的充放电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温度(300℃)、足够时间下(10 h),有利于硫更深入、均匀地分散到碳材料介孔中,碳、硫充分分散接触更好,穿梭效应得到一定程度抑制,从而改善电池性能。
韩雅豪崔敏李鹏
关键词:锂硫电池
核壳结构S/MnO_(2)复合材料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
2021年
锂硫电池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的首选,但目前实际能量密度远未达到预期水平,构建高硫负载量下依旧能让锂、硫多相电化学反应高效进行的硫正极是关键之一。将纳米片状MnO_(2)包覆在纳米硫球外表面,制备S/MnO_(2)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通过壳层MnO_(2)来抑制穿梭效应、促进电化学反应,以优化多孔硫正极中表观电化学反应过程,改善锂硫电池性能。实验结果表明,0.05 C倍率放电时,比容量达1200 mAh/g以上,0.1 C倍率放电时,比容量也在800 mAh/g左右,循环100次比容量保持率75.1%,显然壳层结构确实有利于提高电池性能;进一步测试对比两种不同厚度、结构的S/MnO_(2)复合材料表明,具有较薄的MnO_(2)壳层结构的S/MnO_(2)-2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的循环、倍率性能,表明复合材料壳层厚度、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组成的微观多孔结构对硫正极中表观电化学反应过程有较大影响,其详细机理尚需今后深入研究。
崔敏王飞李鹏
关键词:核壳结构锂硫电池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化工类本科生毕业环节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1
2018年
针对目前化工类本科生毕业环节参与性较差的情况,本文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通过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同级学生之间以及不同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王艳赵晓霞李鹏池永庆毛树红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氮丙啶室温交联聚丙烯酸钠渗透蒸发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22年
采用氮丙啶与丙烯酸钠进行室温高效反应制备交联渗透蒸发膜。利用FT-IR、XRD、正电子湮灭光谱仪、SEM、接触角测量仪、热重分析仪、机械拉伸等手段对样品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探讨不同交联度对乙醇和水渗透蒸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过后膜的抗溶胀性、耐热性及机械性能均明显提高。对其在70℃下的分离特性进行了测定,其渗透通量为1 389 g/(m^(2)·h),分离因子为624,较纯膜分离因子提高2.05倍。
高成云孙炜杰廖家友何健学崔怡岩李鹏
关键词:聚丙烯酸钠氮丙啶渗透蒸发乙醇脱水
2,2-二(3-硝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的合成
2016年
2,2-二(3-硝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作为合成2,2-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的中间体,其合成对于2,2-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的合成至关重要。目前,关于2,2-二(3-硝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的合成,共有两种专利方法:美国专利和日本专利。本文将对这两个专利的反应条件进行讨论、比较和分析,分别优化出两个专利的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从而优选出最佳的合成路线。结果表明:日本专利的2,2-二(3-硝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的合成方法步骤简单,产率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王潇潇刘振民李鹏王润平毛树红段秀琴谢峰WANG Ya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