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致低钠血症、急性胃黏膜病变各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结肠镜检查作为诊断结肠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清洁程度是决定结肠镜检查是否成功的关键,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为一种非渗透性、非吸收性、非爆炸性的肠道清洁剂,其清肠效果好、安全性高,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普遍的肠道清洁剂,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结合我科2例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常规肠道准备,出现低钠血症、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 白志金丁瑞峰田晓娟黎敏
- 关键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急性胃黏膜病变低钠血症肠道清洁剂肠道准备结肠疾病
- 皮质激素治疗嗜酸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 2010年
- 目的系统评价皮质激素治疗嗜酸性食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1月—2008年1月)、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the 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1977年1月—2008年1月)、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资料库(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CDSR)(2008年第4期)、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2008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年1月—2008年1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年1月—2008年1月)。以"皮质激素"及"强的松"、"地塞米松"、"氟替卡松"等皮质激素名称作为主题词、自由词,检索皮质激素治疗嗜酸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篇随机对照研究,Jadad改良法评分>5分,为高质量文献。此研究包括36例嗜酸性食管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和安慰剂。发现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组织学缓解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食管远端的食管沟槽数、食管近端及远端食管黏膜嗜酸粒细胞分层现象、食管近端及远端的上皮增生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呕吐症状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与27%,P=0.04)。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皮质激素治疗嗜酸性食管炎,具有缓解组织学,改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黏膜上皮增生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 赵鹏程丁瑞峰田晓娟
-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META分析
- 己酮可可碱调节微RNA-12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减轻酒精性肝炎大鼠肝损伤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大鼠酒精性肝炎(AH)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AH模型组(模型组)、PTX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PTX组采用乙醇阶梯灌胃的方式造模,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从第9周起PTX组加用PTX 9 mg/(kg·d)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共造模12周。造模结束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其体重、肝重、肝指数,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白蛋白水平,采用H-E染色对比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状态,实时PCR检测大鼠肝组织微RNA(miRNA)-122的转录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①模型组和PTX组大鼠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PTX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②模型组和PTX组大鼠肝重、肝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PTX组大鼠肝重、肝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1)。③模型组和PTX组的血清ALT、AST、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PTX组的血清ALT、AST、GGT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④模型组和PTX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但PTX组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⑤模型组和PTX组的miRNA-122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值分别为<0.01、0.05),PTX组miRNA-122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⑥模型组和PTX组PPAR-α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PTX组肝组织PPAR-α蛋白质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PTX可能是通过下调miRNA-122和上调其靶基因PPAR-α的表达对AH大鼠肝损伤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 白志金田晓娟丁瑞峰
- 关键词:己酮可可碱PPARΑ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检前肠道准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7年
- 赵鹏程田晓娟周李平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术前用药法聚乙烯二醇类
- 缺血性肠病19例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误诊原因及如何确诊。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近5 a收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19例,其中15例为结肠病变,4例为小肠病变。结果:本组19例患者首诊时,有11例误诊,误诊率为57.9%。结论:缺血性肠病单纯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困难,结合肠镜、气钡双重造影、B超、多普勒超声、CT等提高确诊率。
- 赵鹏程田晓娟张圆刘扬
- 关键词:肠病误诊
- 氯吡格雷对幽门螺旋菌感染小鼠胃黏膜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是否加重幽门螺旋菌(Hp)感染小鼠胃黏膜损伤及其损伤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A组、对照B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4组小鼠均先给予2%碳酸氢钠溶液灌胃,每只0.2 mL;0.5 h后,空白组和对照A组均给予0.9%NaCl灌胃,每只0.5 mL,对照B组和实验组均给予Hp细菌悬液灌胃,每只0.5 mL;4组小鼠每天1次,连续给药10 d。3周后,4组小鼠均先给予2%碳酸氢钠溶液灌胃,每只0.2 mL,0.5 h后,对照A组和实验组均给予氯吡格雷混悬液灌胃,每只0.5 mL,空白组和对照B组均给予0.9%NaCl灌胃,每只0.5 mL;每天1次,连续给药1周。4周后处死小鼠,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观察Occlud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对照A组、对照B组和空白组的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0.12,1.02±0.25,1.05±0.28和1.76±0.27,Occludin mRNA表达量分别为0.78±0.17,1.21±0.16,1.19±0.16和1.83±0.35,实验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加重Hp感染小鼠胃黏膜损伤。氯吡格雷及Hp感染小鼠胃黏膜损伤可能与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相关。氯吡格雷可使Hp感染小鼠胃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进一步下降,从而加重小鼠胃黏膜损伤。
- 黎敏丁瑞峰田晓娟马晓莹刘宇超赵丽红
- 关键词:氯吡格雷幽门螺旋菌OCCLUDIN蛋白胃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