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丽君
-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lncRNA MRCCA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lncRNA MRCCA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下调该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5例,培养MCF-7细胞并分为si-MRCCAT1组、si-NC组和空白组,分别转染MRCCAT1干扰序列、阴性对照序列和不作任何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术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以及细胞中MRCCAT1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RCCAT1表达量为2.42±0.17,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MRCCAT1表达量与PR、HER-2、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i-MRCCAT1组细胞中MRCCAT1表达量低于si-NC组和空白组(P<0.05),si-MRCCAT1组24、48、72和96 h时细胞吸光度A值、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si-NC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RCCAT1基因表达升高,且与恶性进展病理指标有关,干扰MCF-7细胞中MRCCAT1基因的表达可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 翟媛媛柴丽君梁冰陈建中
- 关键词:乳腺癌长链非编码RNA细胞增殖细胞侵袭
- 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与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与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第3个月进行为期1 a的随访,根据患者术后骨转移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术后1周血清CRP、IL-6水平,并分析血清CRP、IL-6水平与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7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19例,占27.14%。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病变部位、肿瘤直径、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IL-6水平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血清CRP、IL-6水平分别预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AUC>0.80,联合预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AUC>0.85,当取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血清CRP、IL-6水平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密切相关。
- 翟媛媛柴丽君陈建中
- 关键词:乳腺癌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术后骨转移
- 卡培他滨联合马来酸吡咯替尼与甲苯磺酸拉帕替尼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联合马来酸吡咯替尼与甲苯磺酸拉帕替尼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06—2022-10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的60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依据随机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马来酸吡咯替尼方案,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甲苯磺酸拉帕替尼方案。以21 d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药物副反应为终点。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控制率(DCR)、疾病的无进展时间(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DCR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中位PF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马来酸吡咯替尼联合甲苯磺酸拉帕替尼比较,卡培他滨联合马来酸吡咯替尼治疗晚期HER-2阳性型乳腺癌,能提高患者的DCR、延长PFS,且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
- 梁晓丹许欢欢张强柴丽君
-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
- 乳腺癌根治术一期静脉淋巴管吻合预防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一期静脉淋巴管吻合预防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一期实施静脉淋巴管吻合术治疗,对两组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5±14.6)min、(190.2±34.3)m L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69.5±17.4)min、(357.8±42.7)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一期应用静脉淋巴管吻合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 柴丽君何真
-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上肢淋巴水肿
- CUG连接蛋白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CUG连接蛋白1(CUGB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沉默CUGBP1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6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CUGBP1蛋白表达,培养MCF-7细胞并分为CUGBP1干扰序列组、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UGBP1、Twist、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UGBP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χ~2=28.900,P<0.001);乳腺癌组织中CUGBP1蛋白表达在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GBP1干扰序列组细胞中CUGBP1、Twist和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而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P<0.05);CUGBP1干扰序列组24 h、48 h、72 h和96 h时细胞活力均低于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P<0.05);CUGBP1干扰序列组侵袭细胞数少于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UGBP1蛋白呈高表达。特异性沉默乳腺癌MCF-7细胞CUGBP1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有关。
- 翟媛媛柴丽君郑英斌梁冰
-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活力细胞侵袭上皮-间充质转化
- 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对蒽环类药物引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对蒽环类药物引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3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脏毒性分为心脏毒性组21例和无心脏毒性组102例。观察两组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化疗后发生慢性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毒性组心电图异常、ST-T段改变、T波异常发生率高于非心脏毒性组(P<0.05);心脏毒性组心电图异常次数多于非心脏毒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电图异常次数、ST-T段改变、T波异常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化疗后慢性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年龄、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与慢性心脏毒性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对早期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慢性心脏毒性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祁川川陈建中柴丽君
-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蒽环类
- 乳腺癌化疗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行为干预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5-12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应用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分别测试2组化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2组年龄、文化程度、病理分期及化疗前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化疗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记忆能力、注意力、执行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认知功能。
- 柴丽君祁川川何真陈建中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认知行为干预神经心理学测验
- 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探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健康康复指导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BR53)检测比较患者化疗前、后各期的生活质量。结果化疗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1周内(T2)及6个月(T3)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角色功能、未来看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T2、T3期症状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烦恼、疲倦、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给予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柴丽君许梦雅祁川川陈建中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生活质量认知行为干预
- 肋间臂神经的保留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 2016年
- 目的研究肋间臂神经保留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3—2015-04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对照组77例,2组患者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中切断肋间臂神经,观察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总数,随访记录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患者并发症及上臂感觉异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例数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上臂感觉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患者术后上臂感觉异常明显改善,且不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翟媛媛柴丽君陈建中
-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肋间臂神经
- 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 2021年
-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采用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5例行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5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随访3个月,比较2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及住院期间并发症(上肢水肿、上肢疼痛、皮肤感觉障碍)发生情况。结果:2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80.56±6.74)vs(105.64±12.34)min]、住院时间[(8.67±1.30)vs(12.58±2.03)d]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41.25±4.36)vs(90.35±8.41)mL],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4.06±1.03)vs(12.14±2.3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乳房美容优良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手术可有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短,提高乳房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安全性较高。
- 翟媛媛柴丽君陈建中
-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癌胚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