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海燕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突触
  • 3篇小脑
  • 2篇突触传递
  • 2篇浦肯野细胞
  • 2篇细胞
  • 1篇胆道
  • 1篇蛋白
  • 1篇新生儿
  • 1篇兴奋性
  • 1篇兴奋性突触后...
  • 1篇眼底
  • 1篇幼鼠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治疗新生儿
  • 1篇视网膜

机构

  • 6篇陕西省安康市...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6篇何海燕
  • 3篇张月萍
  • 3篇李凌
  • 3篇张燕妮
  • 2篇杜永平
  • 1篇成胜权
  • 1篇陈静
  • 1篇吕涛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安康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临床研究
2023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许多早产儿失明或严重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眼底筛查是早检出、早干预和早治疗的前提和关键措施,对降低早产儿致盲率及视力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开展眼底筛查技术早期对我市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及时诊断和干预,有效避免我市早产儿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方法 学习并掌握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RetCam3)观察视网膜及其周边病变,规范流程建设,防范筛查风险,评估病情变化,及时早期干预病变,成功在市级医院开展眼底筛查。结果 从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共完成836例早产儿ROP筛查,发现ROP患儿116例,发生率为13.88%。需要治疗并及时转上级医院治愈的ROP患儿8例,占ROP患儿6.90%。结论 成功开展眼底筛查早期发现ROP,便于早期干预、及时治疗有效避免早产儿致盲及严重视力障碍。
何海燕张燕妮张彬钰刘荣芳吕涛
关键词: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琥珀酸对幼龄大鼠小脑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琥珀酸(succinic acid,SA)对幼龄大鼠小脑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在矢状位小脑脑片上记录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s,PCs)自发性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m EPSC)和刺激平行纤维(parallel fibre,PF)诱发的PCs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比较琥珀酸处理前后m EPSC和PF-PC EPSP的变化。结果琥珀酸处理后,幼鼠小脑PCs的自发性mEPSCs幅值显著减小,由给药前的(24.85±2.78)p A减小至给药后的(13.14±0.84)p A,频率也由给药前的(5.04±1.07)Hz降至给药后的(2.77±0.79)H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琥珀酸显著抑制了PF-PC EPSPs的幅值,使其降低至用药前的(37.76±1.10)%(P<0.01),并使EPSP双脉冲(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增强的比率较用药前增加了(40.26±2.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琥珀酸对幼龄大鼠小脑谷氨酸能突触传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何海燕陈静晋芙丽李凌杜永平张月萍
关键词:琥珀酸浦肯野细胞谷氨酸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疗效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BA)的疗效及其血清IL-12p40和IL-13Rα2水平变化。方法2014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72例BA患儿,其中42例接受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30例接受开腹肝门肠吻合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2p40和IL-13Rα2水平。结果术前,腔镜组患儿年龄为(55.8±7.4)d,身高为(64.4±2.8)cm,体质量为(3.8±0.6)kg,与开腹组的(57.3±8.2)d,身高为(65.2±3.0)cm,体质量为(4.1±0.8)kg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7.8±32.6)min对(152.4±39.3)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和进食时间均显著少于或快于开腹组【分别为(15.3±5.2)mL对(33.6±12.6)mL,P<0.05和(1.3±0.4)d对(2.3±0.7)d,P<0.05】,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5±18.0)min对(82.1±20.2)min,P>0.05】;手术前,开腹组血清IL-12p40和IL-13Rα2水平分别为【0.7(0.1,2.0)】ng/mL和【6.3(2.2,17.6)】ng/mL,与腔镜组的【0.8(0.2,2.4)】ng/mL和【6.7(2.0,19.3)】ng/mL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分别为【0.4(0.1,0.9)】ng/mL和【1.1(0.4,3.6)】ng/mL,与腔镜组的【0.4(0.2,1.0)】ng/mL和【1.1(0.6,4.0)】ng/mL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37例(51.4%)BA患儿预后良好,其中腹腔镜组5例(11.9%)继发胆管炎死亡,开腹组4例(13.3%)死亡,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疗效确切、安全,值得进一步验证。
张燕妮孙晓花何海燕杜芸芸韩慧
关键词:腹腔镜IL-13RΑ2
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9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联合槐杞黄颗粒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9%;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控制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X射线片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陈润莹詹宁张燕妮何海燕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丙种球蛋白槐杞黄颗粒免疫功能
头孢呋辛钠影响幼鼠平行纤维-浦肯野细胞的突触可塑性
2016年
目的 探讨头孢呋辛钠(CS)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PCs)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 d龄(P7)SD大鼠分为早期用药Ⅰ组、Ⅱ组(P7~P14给药)和晚期用药组(P14~P21给药),均腹腔注射CS;以及早期用药对照组和晚期用药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NS)。每组均10只。早期用药Ⅰ组及早期对照组于P15处死,早期用药Ⅱ组、晚期用药及晚期对照组于P22处死。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在小脑脑片上记录PCs的内向电流和动作电位,以及低频刺激平行纤维(PF)诱发的PCs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的长时程抑制(LTD)现象。结果 早期用药组和晚期用药组PCs内向电流幅值和动作电位峰值均略大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EPSC抑制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但早期用药Ⅱ组的抑制程度较晚期用药组更大(P〈0.01)。结论 生后早期CS暴露影响幼鼠小脑平行纤维PC的突触可塑性,这种影响在停药后仍持续存在。
何海燕任颖鸽李凌晋芙莉杜永平张月萍
关键词:头孢呋辛钠小脑浦肯野细胞突触可塑性幼鼠
缺氧使非洲电鱼小脑浦肯野细胞之间的GABA能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
2016年
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对非洲电鱼小脑浦肯野细胞(Pc)之间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记录电鱼小脑Pc-Pc之间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观察急性缺氧对Pc-Pc IPSC的影响,以及GABA_A受体拮抗剂和谷氨酸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AMPA)受体拮抗剂对Pc-Pc IPSC缺氧反应的调节作用。结果:短暂缺氧使Pc-Pc IPSC的幅值显著增大,表现为长时程增强(LTP);GABA_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逆转了Pc-Pc IPSC的LTP,表现为长时程抑制;AMPA受体拮抗剂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CNQX)阻断了Pc-Pc IPSC的LTP,表现为短时程增强。结论:急性缺氧引起电鱼小脑Pc之间的GABA能突触活动持续增强,GABAA受体和AMPA受体共同介导这种反应,提示GABA能和谷氨酸能突触活动的平衡可能是电鱼以及其他缺氧耐受动物缺氧保护反应的关键机制。
张月萍何海燕李凌晋芙丽成胜权
关键词:缺氧性脑损伤Γ-氨基丁酸突触传递小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