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洁
-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基因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阐明BRAF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整理2012年至2014年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其肿瘤组织进行BRAF基因检测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75例患者中,女性224例(81.5%),男性51例(18.5%)。有57.8%(159/275)的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BRAF的突变率为53.8%(148/275),其中,超声下有无钙化(ORadjusted=1.47,95%CI:1.10-1.98,P=0.01)、肿瘤的长径(ORadjusted=1.48,95%CI:1.04-2.30,P=0.048)及患者的年龄(ORadjusted=1.48,95%CI:1.04-2.30,P=0.048)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分层分析后,BRAF突变在超声下边界尚清组(ORadjusted=3.19,95%CI:1.18-9.43,P=0.023)和超声下无钙化组(ORadjusted=4.84,95%CI:1.68-13.84,P=0.003)均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具有一定比例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BRAF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分子事件,钙化、低年龄组及肿瘤长径较长的患者更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尽管超声下边界尚清或无钙化,但一旦合并BRAF突变则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玉洁刘宝国赵治艳盛今东冯冬冬
- 关键词:淋巴转移BRAF突变淋巴结切除术
- BRAFV600E突变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外侵犯的关系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状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甲状腺切除术的262例PT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同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和BRAFV600E突变的检测。结果BRAFV600E阳性与阴性患者甲状腺外侵犯的发生率分别为30.6%(45/147)及10-4%(12/115),CLNM阳性与阴性患者甲状腺外侵犯的发生率分别为30.8%(37/120)及14.1%(20/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一BRAFV600E阳性或CLNM阳性的患者PTC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显著增高(OR=5.02,95% CI=1.56—16.13,P=0.007;OR=3.94,95%CI=1.07~14.46,P=0.039)。BRAFV600E阳性合并CLNM的PTC患者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进一步增高(OR=11.09,95%CI=3.54~34.74,P〈0.001)。结论BRAFV600E突变及CLNM与PTC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相关。BRAFV600E阳性伴CLNM的PTC患者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进一步增高。
- 盛今东邓建华赵治艳张玉洁刘宝国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颈部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