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玥
- 作品数:9 被引量:119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富营养化湖泊夏季表层水体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8
- 2018年
- 为研究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太湖西岸和竺山湾为例,共调查研究了27个点位,采用顶空平衡法对其表层水体中溶解的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太湖近岸带蓝藻水华堆积区表层水体中CH_4和N_2O两种温室气体浓度远远高于开阔湖区点位,CH_4和N_2O最高浓度分别为3.79±0.095和0.078±0.003μmol/L.蓝藻水华堆积区和开阔湖区CH_4平均浓度分别为2.33±1.46和0.14±0.059μmol/L,N_2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54±0.024和0.023±0.012μmol/L.两种气体在水中均呈现过饱和状态,其中蓝藻水华堆积区表层水体中CH_4和N_2O饱和度远远高于开阔湖区点位.此外,入湖河流河口区域表层水体溶解性N_2O浓度较高.将水中CH_4和N_2O浓度与水体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总氮、总磷、铵态氮和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与CH_4和N_2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CH_4浓度与硝态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太湖蓝藻水华堆积区是CH_4和N_2O两种温室气体重要的潜在排放源,蓝藻水华暴发对湖泊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但该过程的驱动机制及影响因素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闫兴成张重乾季铭王明玥王明玥许晓光王国祥
- 关键词:太湖蓝藻暴发表层水体温室气体影响因素
- 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矿化过程中碳、氮、磷的迁移特征
-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以富营养化湖泊太湖为例,研究了沉积物有机质矿化过程中碳、氮、磷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矿化过程中,碳以溶解性无机碳(DIC)释放至水中,同时以CH4和CO2形式释放至大气中,培养结束时,...
- 闫兴成王明玥许晓光王国祥孙浩杨云浩石傲
- 关键词:有机质矿化
- 凤眼蓝生理生化特性对盐酸四环素的响应特征被引量:2
- 2019年
- 为了研究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生理生化特性对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TC·HCl)的响应特征,通过在玻璃温室中进行静态耗竭试验,评价了不同浓度梯度的TC·HCl对凤眼蓝叶片的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生长状况以及叶绿素含量的潜在影响,并对凤眼蓝体内TC·HCl的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TC·HCl一次性投加量为10μg·L-1时,对凤眼蓝的生理生化指标性无明显影响;当TC·HCl浓度大于100μg·L-1时,随着TC·HCl在叶片中的累积,组织细胞受到胁迫,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敏感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此外,当TC·HCl浓度大于100μg·L-1时,进入叶片中的TC·HCl提高了凤眼蓝叶片中的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促进了光合作用。与无植物组相比, 10、100、1 000μg·L-1植物组抗生素去除率分别提高了64.16%、72.49%和54.80%。TC·HCl在凤眼蓝各个器官的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根部的TC·HCl含量明显高于叶柄及叶片。综上,凤眼蓝对短时间TC·HCl暴露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且对TC·HCl也具有较强的去除效果,是一种对TC·HCl污染水体具有较大修复潜力的植物。
- 王明玥王明玥张重乾许晓光韩睿明许晓光吴松峻韩睿明
- 关键词:盐酸四环素凤眼蓝抗氧化酶叶绿素
- 小学音乐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
- 2016年
-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教师的创新能力对课堂教学艺术创新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创编能力和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具体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让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创新,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 王明玥
-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创编课堂教学
- 蓝藻腐解对水中营养盐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为研究不同密度藻类腐解过程对水体营养盐再分配的影响,在太湖藻类聚集区采集沉积物柱状样进行室内加藻模拟实验,共设置B、C、D 3组加藻密度分别为2500、7500和15000 g·m-2的处理组,监测蓝藻腐解过程中上覆水体的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Eh)、氨氮(NH_4^+-N)、总氮(TN)及总磷(TP)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蓝藻腐解会使水体DO和Eh迅速下降,最终分别维持在0.1 mg·L^(-1)左右和-300^-400 mV之间,水体处于厌氧强还原状态;同时,厌氧强还原条件又加速了蓝藻死亡腐解过程,促进了藻体营养盐向上覆水的扩散,B、C、D组营养盐含量分别于实验第6、第10和第14 d达到峰值,TN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26.67、43.41和67.82 mg·L^(-1)·d^(-1),TP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3.30、5.53和8.35 mg·L^(-1)·d^(-1),NH_4^+-N浓度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7、51、125倍,水体形成明显的氮磷污染负荷,且蓝藻衰亡导致的上覆水TN浓度升高持续时间较TP浓度升高持续时间要长.研究表明,蓝藻水华腐解过程中向上覆水体释放了大量的有机物和可溶性营养盐,降低了水体透明度,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诱发湖泛发生,也为蓝藻水华再次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 吴馨婷祁闯许晓光周阳王明玥王国祥
- 关键词:磷上覆水太湖
- 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矿化过程中碳、氮、磷的迁移特征被引量:53
- 2018年
-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以富营养化湖泊太湖为例,研究了沉积物有机质矿化过程中碳、氮、磷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矿化过程中,碳以溶解性无机碳释放至水中,同时以CH4和CO2形式释放至大气中,培养结束时,CH4和CO2累积排放含量分别为1492.21和498.96 mg/g(dw),其中CH4占气态碳的89.16%(以C质量计);此外,大量的氮、磷营养盐释放至上覆水体,水中总氮、总磷和铵态氮的最高浓度分别是初始浓度的62.16、28.16和139.45倍,而硝态氮浓度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逐渐下降,培养末期浓度是初期的0.21倍;厌氧条件下,沉积物有机质的矿化,不仅可以生成大量的CH4、CO2气体,还能够促使沉积物中铵态氮和磷的释放;而沉积物有机质矿化释放的碳、氮、磷营养元素又能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促进湖泊水体的初级生产力,从而增加湖泊沉积物有机质输入.这样的循环方式可能是湖泊富营养化自维持的重要机制之一.
- 闫兴成王明玥王明玥王国祥许晓光杨云皓王国祥
- 关键词:矿化氮磷太湖
- 太湖主要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7
- 2016年
- 为揭示太湖主要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采集太湖西岸和北岸12条主要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元素(Cu、Zn、Ni、Pb、Cd)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研究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调查的12条入湖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Cu、Zn、Ni、Pb、Cd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63.04、173.11、56.71、37.05、2.23 mg?kg^(-1)。各重金属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总体表现为大港河(DGH)、乌溪港(WXG)庙渎港(MDG)、大浦港(DPG)、陈东港(CDG)、官渎港(GDG)、洪巷港(HXG)、社渎港(SDG)河口表层沉积物以重金属Cd污染为主,而沙塘港(STG)、太滆运河(TG)、直湖港(ZHG)、梁溪河(LXH)河口表层沉积物表现为Cu、Zn、Ni、Pb的复合污染。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各入湖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表现为Cd>Cu>Zn>Ni>Pb。潜在风险指数(riE)表明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Cd>Cu>Ni>Pb>Zn,主要污染物为Cd。其中庙渎港(MDG)和社渎港(SDG)处于严重风险状态,大港河(DGH)、乌溪港(WXG)、大浦港(DPG)、官渎港(GDG)、洪巷港(HXG)处于重度风险状态,陈东港(CDG)、太滆运河(TG)处于中度风险状态,其余点位生态风险较低。研究表明,西岸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高于北岸,但北岸入湖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中Cu、Zn、Ni、Pb的累积也应当得到重视。
- 闫兴成杨晓薇黄烯茜董傑靖王明玥韩睿明王国祥
- 关键词: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
- 创新型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
-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影响深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显著。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艺术素养形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师又是国家基础教育方针的贯彻者,具...
- 王明玥
-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课程标准
- 太湖西岸典型区域沉积物的硫铁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12
- 2019年
- 以太湖西岸聚藻区、清淤区和开阔水域3种典型区域为对象,对沉积物中硫铁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区域沉积物中铁还原均比硫还原活跃,硫铁氧化还原菌的分布表明硫铁循环主要集中于0~15 cm表层沉积物.开阔水域未发现明显硫离子(dS^2-)释放与酸性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沉积,硫还原较弱;二价铁离子(dFe^2+)平均浓度为dS^2-的5.2倍,说明沉积物仍以铁还原为主导.清淤区硫酸盐还原菌(SRB)相对丰度与dS^2-含量均为所有区域中最低,且未见明显dFe^2+释放,表明清淤抑制了硫铁还原的进行.聚藻区表层沉积物SRB相对丰度达到2.7%,且出现dS^2-和AVS的显著升高,说明沉积物中发生着强烈的微生物硫还原.在表层沉积物也出现了明显的dFe^2+释放,反映出强烈的铁还原,但沉积物中铁还原菌(FeRB)的平均丰度仅为0.6%,这一数值与其他区域相似,显然无法解释聚藻区与其他区域巨大的dFe^2+差异,因此微生物铁还原并不是铁还原的主要途径.考虑到硫铁化合物的沉积与Fe(Ⅲ)氧化物的消耗一致,沉积物中的铁还原是由ΣS^2-诱导的化学铁还原主导. dFe^2+平均浓度为dS^2-的4.8倍,监测培养沉积物的dS^2-、dFe^2+变化所得的铁还原速率是硫还原速率的7.4倍,说明铁还原仍比硫还原活跃.但由于AVS的沉积对ΣS^2-的消耗,真实硫还原速率应高于测量值.
- 吴松峻汪旋季秋忆王明玥王明玥王国祥
- 关键词: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