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圳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白云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外固定
  • 3篇僵硬
  • 2篇四肢
  • 2篇四肢长骨
  • 2篇缺损
  • 2篇外科
  • 2篇马蹄内翻足
  • 2篇内翻
  • 2篇内翻足
  • 2篇骨科
  • 2篇骨缺损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
  • 2篇ILIZAR...
  • 2篇长骨
  • 2篇大段
  • 2篇大段骨缺损
  • 1篇挡板
  • 1篇翼型
  • 1篇粘连松解

机构

  • 4篇广东医学院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孔圳
  • 6篇孙永建
  • 5篇李华龙
  • 3篇常思灵
  • 1篇朱燕妮
  • 1篇郑彬娜
  • 1篇董兰菊
  • 1篇左睿
  • 1篇常思灵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髋臼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四边体挡板研发的解剖学研究
2017年
背景:针对髋臼前柱合并四边体骨折,是否存在一种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同时解决钢板术中多次塑性和四边体内移等问题呢?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在髋臼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四边体挡板的设计和解剖学参数测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共60例正常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钢板四边体挡板设计所需要的各解剖参数,包括弓状缘平面-四边体平面夹角、四边体各边界、髋臼四边体骨质厚度等。绘制髋臼在四方区骨面投影线和四边体置钉危险区,在四边体危险区以外区域寻找并设置进钉点,测量挡板螺钉的安全进钉角度。结果与结论:(1)弓状缘平面-四边体平面夹角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男性骨质最薄厚度值显著大于女性;(3)男性四方区挡板螺钉P1螺钉最大内倾角和P2螺钉最大内倾角显著小于女性;P3螺钉最大内倾角男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结果说明,设计研发髋臼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四边体挡板可利用Mimics软件测量骨盆髋臼解剖学数据,方法简便、易行、直观;根据髋臼前柱和四边体骨面特征新定义的解剖学参数可恰当描述髋臼四边体的解剖学共同特征和差异。
陈辉文周正震王朝军左睿郭春云黄丰冯映栋魏波孔圳常思灵孙永建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髋臼前柱挡板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遗传和基因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畸形主要表现为足前内收、跟骨内翻、踝关节马蹄、伴有或不伴有胫骨内旋。多数学者认为病变主要发生在跗骨,其中尤其以距骨的变化最为明显,从而导致畸形。久之软组织发生挛缩,使畸形较为固定[1]。该病的发病率为0.1%~0.8%。男女之比约2~2.5∶1。
孔圳孙永建常思灵李华龙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基因
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总结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方法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对我院收治的42例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的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18~55岁,平均36.4岁。共有骨缺损部位43处,病种包括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慢性骨髓炎、骨折术后骨不连、骨肿瘤、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等,经去除硬化骨、死骨后骨缺损4~21 cm,平均8.7 cm。对软组织较好患者行一期清理或截除骨段+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对伴有感染或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控制感染后行植皮或皮瓣转移-一期或二期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或者直接短缩-延长法治疗。于截骨术后第7~10天开始骨搬运,1 mm/天,均匀分4次。术前术后拍患肢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骨搬运长度、外固定架佩戴时间,拆除外固定架后根据X线片计算骨痂直径率(callus diameter ratios,CDR),根据Paley评分标准评价骨搬运结果及功能,根据肘关节Mayo、膝关节HHS、踝关节Baird-Jackson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前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16.5个月。本组患者经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骨搬运平均延长8.6 cm,平均外固定架固定时间15.4个月。41处骨缺损获得满意愈合,2处骨髓炎患者术后复发,经敞开持续冲洗、换药愈合。经Paley评分标准评价治疗结果,骨性结果评价:优40处,良3处。功能评价结果:优40处,良2处,差1处。拆除外固定后平均CDR值88.3%。治疗前肘关节1处Mayo评分63分、膝关节HHS评分平均(60.89±8.87)分、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64.12±6.21)分;治疗后肘关节1处Mayo评分88分、膝关节HHS评分(87±5.45)分、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87.67±5.32)分,各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rthofix重建外固定�
孔圳孙永建李华龙左睿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骨重建上肢骨
Ilizarov技术治疗关节挛缩僵硬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Ilizarov技术被公认为是20世纪矫形外科史的里程碑,在治疗骨延长、骨缺损、骨不连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对该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逐渐扩展到小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领域。传统的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经过不断改良演变出半环式、半槽环式等外固定架,组装跨关节的外固定器时,于螺纹杆的中央部加入铰链结构可用于关节挛缩畸形的矫正。本文就近年来Ilizarov技术在关节挛缩僵硬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李华龙常思灵孔圳孙永建
关键词:ILIZAROV技术僵硬外固定架小儿外科
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围术期护理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总结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的围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32例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病患者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并配合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结果 32例患者外固定架固定时间8.50~18.20个月,平均(15.40±3.20)个月,骨搬运延长4~21 cm,平均(8.06±3.06)cm。骨搬运治疗效果:优31例,良1例。结论 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可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伴有或不伴有软组织缺损的四肢大段骨缺损。护理方面术前注重做好患者心理指导和营养支持;术后做好患者骨搬运护理工作及功能锻炼指导,其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郑彬娜孔圳朱燕妮董兰菊钟赛琼
关键词:护理
改良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肘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40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改良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肘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对40例屈曲型肘关节僵硬患者于全麻或臂丛麻醉下进行肘关节粘连松解术,手法松解肘关节后屈曲活动度平均约100°,肘关节处安装改良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对肘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牵张,矫正屈肘畸形。达到满意伸直角度后患肢维持在矫形位置2-3周,手术结束6-8周后拆除环形外固定架。结果手术顺利。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肘关节平均最大活动度为109.3°,与术前(30.4°)相比,P<0.05;Mayo评分为81.4分,与术前(42.3分)相比,P<0.05。未发生针道感染、外固定架松动、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结论改良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肘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效果满意。
孙永建李华龙孔圳常思灵
关键词:关节僵硬外固定术关节粘连外科疗法
Ilizarov技术微创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利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利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25例30足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足部X线检查,测量正位跟距角( talocalcaneal angle of anteroposterior radiograph,TCA-AP)、侧位跟距角( talocalcaneal angle of lateral radiograph,TCA-LAT)、正位距骨-第1跖骨角( talo-first metatarsal angle of anteroposterior radiograph,TMT1-AP),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架,术中按照Ilizarov固定原则固定于患者胫骨及足部相应位置。术后第5天开始调整外固定架螺母,以1 mm/d,6次/d的幅度进行调整,直至畸形得到完全纠正,并适当过伸。将患足固定于过伸矫正位4~6周,期间佩戴外固定架行走。拆除外固定后定期复查X线,测量并对比相关数据。结果2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调整外固定架矫形期间均未见血管神经损伤等症状。术后5~7周踝关节恢复到中立位,平均固定时间14周。按Garceau标准评定,优23足,良4足,差3足。治疗前后比较,TCA-AP、TCA-LAT明显增大(P〈0.001),TMT1-AP明显减小(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izarov技术对于儿童僵硬型马蹄足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且影像学数据改善明显,可作为评价矫形效果的有效指标。
李华龙孔圳孙永建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僵硬型ILIZAROV技术外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