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楠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膀胱
  • 3篇神经源
  • 3篇神经源性膀胱
  • 2篇括约肌
  • 1篇悬吊术
  • 1篇悬吊术治疗
  • 1篇原发性
  • 1篇原纤维
  • 1篇治疗小儿
  • 1篇失禁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顺应性
  • 1篇尿道
  • 1篇尿道括约肌
  • 1篇尿动力
  • 1篇尿动力学
  • 1篇尿失禁
  • 1篇切除
  • 1篇憩室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6篇李金良
  • 6篇刘倩
  • 6篇马楠
  • 5篇王若义
  • 5篇孙小刚
  • 4篇陈维秀
  • 4篇徐加龙
  • 3篇罗娟
  • 2篇王军锋
  • 1篇吕其刚
  • 1篇王军锋
  • 1篇刘三咪
  • 1篇李殿国

传媒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大鼠膀胱出口梗阻模型及膀胱去神经模型膀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变化规律,明确引起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为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70只雌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A组(膀胱出口梗阻模型)30只;B组(膀胱去神经模型)20只;C组(对照组)20只。分别于手术后第10天、30天,在每组中完全随机选出10只大鼠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摘取膀胱组织,行切片HE染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尿流动力学变化:A组术后10 d与术后30 d膀胱灌注量和膀胱逼尿肌压均比C组明显增加(P〈0.05),膀胱顺应性在术后第10天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较C组明显降低(P〈0.05)。B组膀胱去神经后膀胱容量和顺应性比C组增大,膀胱逼尿肌压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膀胱组织HE染色结果:A组膀胱肌层增厚,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核深染,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膀胱壁无明显增厚,平滑肌细胞无明显增生、肥大,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表现明显。膀胱组织CTGF免疫组化染色:A组平滑肌细胞及黏膜移行上皮细胞可见明显黄染,平滑肌细胞内可见粗大的棕色颗粒沉积,CTGF的表达在术后10 d为81.86±4.40,术后30 d为127.32±9.37,分别较对照组的33.87±5.31显著升高(P〈0.05);B组平滑肌细胞及移行上皮细胞可见黄染,可见有棕色颗粒沉积,CTGF的表达在术后10 d为51.46±5.89,术后30 d为77.81±8.15,分别较对照组的33.87±5.31显著升高(P〈0.05)。结论膀胱内高压可以使膀胱壁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膀胱顺应性降低。膀胱去神经短期内可增加膀胱顺应性。膀胱内高压和膀胱去神经两种因素均可促使膀胱组织内结缔组织生长因�
刘倩王军锋马楠刘三咪徐加龙孙小刚陈维秀李金良王若义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顺应性胶原纤维
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的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描述并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 bladder-sphincterdysfunction,NBSD)及原发性遗尿症患儿(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疾病患儿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充盈期逼尿肌压、尿道功能长度(functional urethral length,FUL)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MUCP)四项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NBSD和PNE各纳入200例,分别为NBSD组和PNE组。NBSD组患儿中,逼尿肌反射亢进占69.0%,MUCP降低占91.0%,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占65.5%;PNE组中,逼尿肌不稳定、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者分别占45.0%、43.5%,MUCP降低者占37.5%,两组间各项异常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SD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35.52±4.38)cm H2O、(1.73±0.13)cm、(42.84±4.54)cm H2O;PNE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17.32±2.42)cm H2O、(3.16±0.17)cm、(83.10±6.99)cm H2O;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遗尿症患儿相比,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异常率偏高,这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方向。
罗娟徐加龙刘倩孙小刚马楠王春田李金良
关键词:膀胱疾病尿动力学
经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原发性膀胱憩室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原发性膀胱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2例原发性膀胱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开放手术组12例,腹腔镜手术组10例。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排尿时膀胱压力及尿流率结果。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近似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排尿时膀胱压力及尿流率数值变化。结果腹腔镜手术组较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P<0.05),出血量减少(P<0.05)。开放手术组术后随访(13.6±4.0)个月,腹腔镜手术组术后随访(13.6±5.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时膀胱压力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最大尿流率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患者尿流曲线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排尿时膀胱压力及尿流率数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再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无膀胱憩室复发,排尿正常,未再出现排尿困难。结论经腹腔镜切除原发性膀胱憩室,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与开放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是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徐加龙孙小刚王军锋刘倩马楠李殿国陈维秀李金良王若义
关键词:原发性膀胱憩室腹腔镜憩室切除
门静脉左支血管转流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疗效评估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估门静脉左支血管转流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疗效。方法对比1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术前与术后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左支血流速度、门静脉左支直径、血细胞计数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析影响手术有效性的因素。结果 15例患儿术前经门静脉彩色多普勒、CT门静脉造影均证实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术中门静脉造影示肝内门静脉分支通畅,将肝外门静脉属支与门静脉左支或脐静脉吻合行转流术,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P<0.01)。术后1周复查,门静脉多普勒示13例转流血管通畅,2例堵塞,手术成功率86.7%。2例手术失败患儿术后肝脏病理显示: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例肝炎合并肝硬化。术后(33.3±10.9)个月,2例手术失败患儿经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转流血管均未再通,余13例转流血管通畅性良好。术后门静脉左支血流速度及直径明显增加(P<0.01);血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P<0.01)。肝脏病理、年龄均对手术有效性呈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门静脉左支血管转流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疗效显著,因其较搭桥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患儿恢复快等优点,可成为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术式,且推荐在早期。
王军锋刘倩孙小刚李金良徐加龙吕其刚马楠王若义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疗效小儿
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儿童尿失禁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评价运用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儿童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2018年因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行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分别行尿流动力学、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价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复查:①VCUG,膀胱颈均被抬高,并已纠正漏斗状开放状态;②功能性尿道长度增加1.04 cm(P<0.001)、最大尿道闭合压升高11.69 cmH2O(P=0.001),最大尿道压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根据ICI-Q-SF评分,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P<0.05),其中11例(37.93%)患儿通过配合清洁间歇导尿(CIC)、口服抗胆碱能药物等能达到完全控尿,余患儿均存在CIC不规范问题;④出现并发症患者共7例(24.14%),其中2例(6.90%)为本术式直接并发症。结论在配合术后CIC、口服药物等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是治疗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的良好术式。
马楠王若义刘倩罗娟李金良陈维秀
关键词:尿失禁尿道括约肌
回肠近系膜缘纵行切开去管化成形补片法行膀胱扩大术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回肠近系膜缘纵行切开去管化成形补片法行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22年12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因脊髓栓系综合征神经源性膀胱接受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的5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接受手术时年龄为(10.66±2.50)岁,年龄范围在3~18岁。按照回肠去管化纵行切开位置分为两组:回肠近系膜缘纵行切开去管化成形补片行膀胱扩大术组(A组)共19例,回肠对系膜侧纵行切开去管化成形补片行膀胱扩大术组(B组)共32例。术后1年对患儿膀胱容积比、顺应性以及充盈期逼尿肌压力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在术前基本情况(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及术前相关检查(膀胱容积比、充盈期逼尿肌压)、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膀胱容积比、顺应性以及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存在一定差异(P<0.05)。A组术后膀胱容积比和顺应性比B组更大[(133.2±7.6)%比(93.7±4.0)%,χ^(2)=4.947,P<0.001;(25.0±3.4)ml/cm H_(2)O比(11.9±1.4)ml/cm H_(2)O,t=3.93,P=0.0006];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更低[(16.6±1.5)cm H_(2)O比(27.3±3.1)cm H_(2)O,t=2.792,P=0.01]。结论回肠近系膜缘纵行切开去管化成形补片法行膀胱扩大术可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和顺应性,降低膀胱压力,减少手术中所需回肠段长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王春田张振华马楠孙小刚罗娟陈维秀王若义李金良刘倩
关键词:膀胱肠系膜神经源性膀胱膀胱扩大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