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威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随访
  • 2篇随访研究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黄斑裂...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微创
  • 2篇裂孔
  • 2篇内界膜
  • 2篇内界膜剥除
  • 2篇内界膜剥除术
  • 2篇界膜
  • 2篇开角型
  • 2篇黄斑
  • 2篇黄斑裂孔
  • 2篇剥除
  • 2篇剥除术
  • 2篇玻璃体
  • 2篇玻璃体切割
  • 1篇滴眼

机构

  • 4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鹤壁煤业(集...

作者

  • 4篇李海威
  • 1篇张福明
  • 1篇朱冬梅
  • 1篇孙晓萍
  • 1篇王静

传媒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眼压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眼压和视力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眼部血液循环,降低眼压,促进视力恢复。
马山峰李海威张福明
关键词:青光眼曲伏前列素血液流变学眼压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观察在经典小梁切除术中运用可调节缝线联合抗瘢痕药物丝裂霉素C(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先后行双眼抗青光眼手术所有患者56例(112只眼)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的右眼(共56只眼)纳入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的左眼(共56只眼)纳入对照组,仅行经典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眼压:观察组完全成功52只眼,条件成功3只眼,失败1只眼,总有效率为98.2% (55/56);对照组完全成功39只眼,条件成功4只眼,失败13只眼,总有效率为76.8%(4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8,P<0.05).滤过泡:观察组36只眼Ⅰ型,15只眼Ⅱ型,3只眼Ⅲ型,2只眼Ⅳ型,功能性滤过泡91.1% (51/56);对照组30只眼Ⅰ型,11只眼Ⅱ型,9只眼Ⅲ型,6只眼Ⅳ型,功能性滤过泡73.2% (41/5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6,P <0.05).观察组中并发症少.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提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少.
孙晓萍王静李海威朱冬梅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可调节缝线开角型青光眼
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39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9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均采取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统计本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本组眼压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增高(P<0.05);本组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医源性裂孔,仅1例发生玻璃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39)。结论联合采取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及内界膜剥除术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予以治疗,可避免影响其眼压,能有效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李海威
关键词:内界膜剥除术特发性黄斑裂孔
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39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2月~2018年4月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9例,均采取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统计本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本组眼压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增高(P<0.05);本组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医源性裂孔,仅1例发生玻璃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39)。结论:联合采取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及内界膜剥除术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予以治疗,可避免影响其眼压,能有效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李海威
关键词:内界膜剥除术特发性黄斑裂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