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面罩
  • 2篇内镜
  • 2篇内镜面罩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胆管造影术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镇痛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 1篇支气管镜检
  • 1篇支气管镜检查
  • 1篇置换术
  • 1篇融合器
  • 1篇舒芬太尼

机构

  • 5篇内江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余虹
  • 2篇汪卫
  • 2篇周永强
  • 2篇王勇平
  • 2篇姚高文
  • 1篇颜渊
  • 1篇方志全
  • 1篇易明亮
  • 1篇张永
  • 1篇谭忆
  • 1篇吴爱玲
  • 1篇李先华
  • 1篇王明全
  • 1篇罗进
  • 1篇杨正雄

传媒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氢吗啡酮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氢吗啡酮联合PCIA组(Ⅰ组)与单纯PCIA组(Ⅱ组),各30例。Ⅰ组患者予以氢吗啡酮联合PCIA,Ⅱ组患者予以PCIA。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12、24、48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评分标准(Ramsay)评分、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时间与方法间有交互作用(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esay评分时间与方法间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4、8、12、24h VAS评分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h Rame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镇痛满意率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PCIA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
王明全易明亮余虹颜渊
关键词:老年人氢吗啡酮镇痛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48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融合率、吞咽困难情况。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评级、颈椎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百分比。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4.0年。手术时间80~120 min,术中出血量20~120 ml。1例切口脂肪液化,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良好;2例轻度吞咽困难,给予营养神经、流质饮食等对症处理2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均未发生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螺钉断裂、沉降、松动及移位等并发症。JOA评分、NDI、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百分比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术前(P <0.05);末次随访时Odom评级优良率为95.8%(46/48)。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时为95.8%(46/48),末次随访时为100.0%(48/48)。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显露范围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恢复满意。
姚高文余虹汪卫周永强王勇平陈晓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减压
内镜面罩辅助通气在全身麻醉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内镜面罩辅助通气在全身静脉麻醉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600例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常规丁卡因鼻咽部浸润麻醉+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气道内表面麻醉,予鼻导...
李先华张永余虹方志全罗进
关键词:内镜面罩辅助通气支气管镜全身麻醉舒芬太尼
内镜面罩在监测下麻醉看护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面罩在监测下麻醉看护(MAC)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拟行ERCP的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内镜面罩组(A组)和鼻导管吸氧组(B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和咪达唑仑1~2mg后,给予2%利多卡因胶浆5ml含服口咽腔表面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8~4.0μg/ml),至患者意识消失开始检查。A组采用内镜面罩吸氧,B组行鼻导管吸氧;吸氧流量均设置为3~5L/min。记录麻醉前(T0)、内镜置入咽部(T1)、内镜置入十二指肠乳头(T2)和术毕(T3)时的MAP、HR和SpO2,记录患者体动呛咳和退镜面罩通气次数,比较两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和操作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与T0时相比,A组T1和T2时的MAP降低(P〈0.05),两组T1~T3的HR均降低(P〈0.05)。A组T1和T2时的SpO2高于B组(P〈0.05);B组T1和T2时的SpO2低于T0时(P〈0.05)。A组患者体动、呛咳、退镜面罩通气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的医师满意度优于B组(P〈0.05)。结论内镜面罩用于MAC下行ERCP患者的麻醉通气管理安全、有效。
吴爱玲谭忆杨正雄余虹
关键词:内镜面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进行PVP或PKP的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VP组35例,PKP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伤椎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再次塌陷骨折发生率等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伤椎矢状面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改善效果更佳。PKP组骨水泥分布以团块型为主(65%,26/40),PVP组以混合型为主(45.7%,16/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2.5%(5/40),PVP组为22.8%(8/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椎体再次塌陷骨折发生率为7.5%(3/40),PVP组为2.8%(1/3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与PKP治疗Kummell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PKP在改善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避免骨水泥渗漏等方面较PVP可能更具优势。
姚高文余虹汪卫周永强王勇平陈晓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