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 作品数:9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肠道B淋巴细胞的变化
- 张凤吴哲徐俊刘玉兰
- 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肠道B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肠道B细胞的变化。方法将1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喂以45%高脂肪饮食诱导发生NAFLD,对照组喂以正常饮食。16周后处死小鼠,留取两组肝脏、小肠黏膜、结肠黏膜、肠系膜淋巴结(MLN)、派氏结(PP)及小肠内容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确认实验组发生NAFL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肠及结肠黏膜中B细胞的分布和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LN和PP中B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小肠内容物sIgA的水平。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MLN中的B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加入脂多糖(LPS)或抗CD40和抗IgM(BCR)刺激,采用细胞因子流式技术法检测培养液上清白介素-6、白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小肠及结肠的B细胞散在分布于固有层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LN和PP中B细胞比例增多(P_(MLN-B细胞)=0.025,P_(PP-B细胞)=0.004)。实验组小肠内容物中sIg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42),并且其PP中IgA+B细胞比例升高(P=0.023)。体外实验显示,实验组MLN中的B细胞接受刺激后分泌IL-6增多(P_(LPS)<0.001,P_(BCR)=0.003)。结论NAFLD小鼠PP及MLN中B细胞比例增多,不仅小肠内sIgA含量增多,并且其MLN中B细胞接受刺激后分泌促炎性IL-6增多。
- 张凤吴哲徐俊刘玉兰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B细胞肠道炎症因子
- 以消化道出血为症状的成人回肠重复畸形1例
- 2024年
-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 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时期, 可引起腹痛、便秘等非特异性症状, 也可出现肠扭转、肠套叠等。现报道1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46岁男性回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经过, 该患者通过小肠镜和CT小肠成像检查协助诊断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预后良好。
- 丛方远尤鹏陈宁徐俊王晶桐刘玉兰
- 关键词:消化道重复畸形消化道出血肠镜成人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肠道来源B淋巴细胞向肝脏迁移的研究
- 张凤吴哲徐俊刘玉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肠道B淋巴细胞的变化
- 目的:肠源性因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促进了NAFLD的发展,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 ...
- 张凤吴哲徐俊刘玉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肠道来源B淋巴细胞向肝脏迁移的研究
- 目的:肠源性因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前期研究表明NAFLD小鼠肠道来源的淋巴细胞具有向肝脏迁移的潜能,因此本研究...
- 张凤吴哲徐俊刘玉兰
- 真菌菌群紊乱调节ILC3细胞功能加重DSS小鼠肠炎
- 徐俊宋洋吴哲谭江李夏薛倩王宁刘玉兰
- 炎症性肠病
- 2016年
- 女性,21岁,至全科医生就诊,诉乏力、腹部不适1年。随后被当做缺铁性贫血(月经过多所致)和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数月后,该患者因疑似阑尾炎人院,检查示维生素B12缺乏、炎症指标升高,故转诊消化科。结肠镜检时行回肠末端黏膜活检确诊为克罗恩病。
- Ella MozdiakJohn O'MalleyRamesh Arasaradnam徐俊冯桂建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 变异链球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变异链球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变异链球菌SMUC37‑1于2024年05月30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该菌株能够破坏肠...
- 陈宁陈静宜陈峰杨丛艺刘玉兰赵宇政吴枸汕徐俊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