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梓懿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电弧
  • 1篇电弧电压
  • 1篇退火
  • 1篇稳定性分析
  • 1篇铝合金
  • 1篇铝合金脉冲M...
  • 1篇脉冲MIG焊
  • 1篇接头
  • 1篇焊接接头
  • 1篇概率密度
  • 1篇感知
  • 1篇感知器
  • 1篇
  • 1篇

机构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樊丁
  • 2篇黄健康
  • 2篇王梓懿
  • 1篇石玗
  • 1篇杨涛
  • 1篇于晓全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电弧电压的铝合金脉冲MIG焊过程监测及稳定性分析
2016年
针对铝合金脉冲MIG焊焊接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提出利用概率密度分布的分析方法,来获得不同焊接参数匹配下的电弧电压信号的特征值,利用感知器分类方法对所获得的特征值进行分析,得出电弧电压概率密度第一峰值与第二峰值的最佳参数匹配的判别公式.结果表明:电弧电压概率密度峰值的比值能反映焊接过程动态稳定性,可用来进行脉冲MIG焊接过程监测与焊接规范参数匹配分析.
王梓懿黄健康何笑英石玗樊丁
关键词:铝合金脉冲MIG焊电弧电压概率密度感知器
铝/铜电弧熔钎焊接头界面组织及演变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旁路耦合电弧焊方法实现了铝合金与紫铜的熔钎焊,并研究焊后退火下铝/铜界面组织的演变。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焊后及不同退火工艺下界面微观组织的形貌,同时,通过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对界面的物相进行确定,并通过蒙特卡洛结合原胞自动机方法建立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热力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界面组织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旁路耦合电弧方法可实现铝/铜的熔钎焊,铝/铜焊接接头经250~400℃退火3h后,界面处最终形成Cu Al、Cu9Al4和Cu Al2三种金属间化合物,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呈线性增加,最大厚度为38.39μm,铜-铝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由原子间互扩散和界面化学反应共同决定。
黄健康杨涛于晓全王梓懿樊丁
关键词:退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