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文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桦褐孔菌
  • 1篇淡豆豉
  • 1篇淀粉
  • 1篇多样性
  • 1篇选择性培养基
  • 1篇学成
  • 1篇摇瓶
  • 1篇摇瓶培养
  • 1篇药材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理作用研究
  • 1篇药理作用研究...
  • 1篇药用
  • 1篇药用真菌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代谢
  • 1篇营养条件
  • 1篇增殖
  • 1篇增殖作用

机构

  • 6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江西卫生职业...

作者

  • 6篇梁永红
  • 6篇李东文
  • 5篇苏明声
  • 5篇谢小梅
  • 3篇王平
  • 2篇谢小琴
  • 1篇龙凯
  • 1篇刘海
  • 1篇郭佳佳
  • 1篇梁健

传媒

  • 1篇大豆科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食用菌
  • 1篇菌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桦褐孔菌菌质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菌质不同溶剂提取组分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桦褐孔菌菌质醇提后分别梯度萃取获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物,将残渣沸水浸提醇沉得粗多糖;将获取的各活性组分分别用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同时与桦褐孔菌菌核进行比较。结果:桦褐孔菌菌质和菌核各组分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其质量浓度的递增而增强(其中石油醚提取组分的抑制率为0);菌质和菌核粗多糖组分对这两种酶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各自的其它组分(P<0.01);菌质粗多糖对这两种酶的抑制率比菌核粗多糖低(P<0.05)。结论:运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获得的桦褐孔菌菌质粗多糖有较好的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
李东文苏明声龙凯梁永红谢小梅
关键词: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
一种桦褐孔菌的中药材或中药渣的双向固体发酵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的中药材或中药渣的双向固体发酵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发酵基质的准备,即对药性基质的处理;发酵菌种桦褐孔菌的处理;将桦褐孔菌接种于药性基质上;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双向固体发酵;收集药性菌质,所述药性基质在...
谢小梅梁永红李东文苏明声王平谢小琴
桦褐孔菌菌质多糖的制备及其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为研究桦褐孔菌菌质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Sevag法脱蛋白后透析,再经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柱进一步分离纯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菌质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到3个多糖纯化组分JZP1、JZP2、JZP3;粗多糖(JZPC)、精制多糖(JZPJ)和纯化多糖(JZP3),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最大增殖率分别为59.04%(1 000μg/m L),44.58%(20μg/m L),39.76%(20μg/m L)。JZP1和JZP2在1 000μg/m L时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15.66%和13.25%。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粗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强于纯化多糖,不同多糖组分表现出不同的免疫学活性,并且其免疫活性与其浓度密切相关。
王平吴苏芳梁永红苏明声李东文郭佳佳谢小梅
关键词: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Biolog-ECO解析淡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微生物是淡豆豉发酵的核心,研究淡豆豉发酵炮制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情况,对于揭示淡豆豉炮制机理意义重大。采用Biolog生态微平板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点淡豆豉样品的碳代谢特征。结果表明:发酵第6天样品的AWCD值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明显高于其它样品,发酵第1天,再闷9和15 d样品的AWCD值曲线差异不明显;多样性分析显示,各样品间微生物Shannon-Wiener指数H'值相近,而第6天样品的Mclntosh指数U值明显高于其它发酵时间点的样品;各样品微生物的最佳碳源种类相近,主要利用了β-甲基-D-葡萄糖苷、N-乙酰-D-葡萄糖胺、D-甘露醇、葡萄糖-1-磷酸盐、D-半乳糖醛酸、吐温40等碳源,对γ-羟基丁酸、α-丁酮酸、L-精氨酸、L-α-甘油、i-赤藻糖醇等利用较少。研究表明,发酵第6天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活性最高;各样品微生物的丰富度相近,第6天样品微生物的均匀度与其它样品差别较大;整个发酵过程微生物的最佳碳源种类相近,主要利用了糖类及其衍生物,而对氨基酸、脂肪酸、脂类利用较少。ECO板能真实反映出淡豆豉发酵中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整体代谢情况,但也有其局限性。
李东文朱海针苏明声梁永红谢小梅
关键词:淡豆豉微生物多样性
一种桦褐孔菌的中药材或中药渣的双向固体发酵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的中药材或中药渣的双向固体发酵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发酵基质的准备,即对药性基质的处理;发酵菌种桦褐孔菌的处理;将桦褐孔菌接种于药性基质上;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双向固体发酵;收集药性菌质,所述药性基质在...
谢小梅梁永红李东文苏明声王平谢小琴
文献传递
芯芭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芯芭为我国传统蒙医专用药,主要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类成分,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等功效,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为进一步了解芯芭化学成分,探讨开发利用芯芭药用资源,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也为芯芭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梁永红梁健姚慧莹刘海李东文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环烯醚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