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糖尿病足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糖尿病足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人选标准的83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患足95只,创面95个。按是否行PTA治疗将患者分为未接受PTA治疗的常规治疗组43例(创面51个)和接受PTA治疗的PTA组40例(创面44个)。2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清创,PTA组患者清创术前另行1次PTA治疗。2组患者均由清创后开始,计算治疗第3、6、9、12天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统计2组患者Ⅱ期术前创面准备时间。按Wagner分级,统计2组患者创面植皮成活与缝合口愈合情况。统计2组患者随访半年内,每个月复查时的踝肱指数(ABI),以及溃疡复发情况。对数据行∥检验、t检验。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上升趋势较缓慢,治疗第12天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仍小于40%;PTA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从治疗第9天起明显上升,治疗第12天全部生长良好。治疗第9、12天,PTA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x^2值分别为30.008、47.810,P值均小于0.01)。常规治疗组患者Ⅱ期术前创面准备时间为(24±10)d,明显长于PTA组的(15±3)d,t=5.709,P〈0.01。PTA组患者植皮成活、缝合口愈合的Wagner2、3、4级创面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值为6.741~24.498,P值均小于0.01)。PTA组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内每个月ABI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值为5.411—9.583,P值均小于0.01)。常规治疗组患者随访4个月内溃疡无复发,随访第5、6个月分别有1、2例复发;PTA组患者随访半年内溃疡无复发。结论PTA在糖尿病足患者外科治疗中效果肯定,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高娅崔正军史迅郭鹏飞孟庆楠杨高远杨荣强
- 关键词:糖尿病足血管成形术皮肤移植伤口愈合
- 辛伐他汀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8只SD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建立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模型建立后30 min及12 h,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溶液50 mg/kg灌胃,盐水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组大鼠正常饲养。于致伤后24 h取右上肺肺组织行病理检查并行病理学评分。经腹主动脉取全血离心留取上层血清,并行左侧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BALF中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取右下肺部分肺组织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提取物中IL-6、TNF-α及胞质中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正常组肺泡结构正常,盐水组肺泡间隔水肿,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而与盐水组相比,辛伐他汀组上述症状减轻且肺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P<0.05)。盐水组、辛伐他汀组血清和BALF中IL-6、TNF-α的含量以及肺组织蛋白提取物中IL-6、TNF-α和NF-κB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而与盐水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和BALF中IL-6、TNF-α的含量以及肺组织蛋白提取物中IL-6、TNF-α及NF-κB p65的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减轻吸入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对肺组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 杨荣强崔正军刘建红郭鹏飞邹仕波王常印高娅王晓博
- 关键词:吸入性肺损伤辛伐他汀IL-6NF-ΚBP65
- 自体头皮移植修复中厚皮片供皮区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自体头皮移植修复烧伤患者中厚皮片供皮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烧伤患者60例,按随机机械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头皮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烧伤创面经清创后,自大腿前外侧以电动取皮机切取厚0.3 mm中厚皮片修复烧伤创面。对照组供皮区创面应用单层凡士林油纱贴敷并适度加压包扎;头皮组用电动取皮机自头皮切取厚0.12~0.15 mm、大小10 cm×5 cm^20 cm×5 cm条状刃厚皮片,移植于中厚皮片供皮区。观察两组患者供皮区愈合时间,并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瘙痒评分和瘢痕增生率评价瘢痕供皮区瘢痕增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头皮组术后第7天移植头皮全部成活,中厚皮片供皮区愈合时间(7 d)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21 d)(P<0.01)。术后1年随访,头皮组供皮区瘢痕量表评分、瘙痒评分和瘢痕增生率分别为1.4±0.6分、1.3±0.3分和15.6%±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1.2分、2.1±0.6分和54.8%±13.2%(均P<0.01)。结论采用自体头皮移植修复烧伤患者中厚皮片供皮区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可减轻瘢痕增生程度。
- 王常印崔正军杨高远杨荣强郭鹏飞高娅孟庆楠邹仕波
- 关键词:回植中厚皮片供皮区瘢痕
- 2013—2015年河南地区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河南地区烧伤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5年河南地区住院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河南地区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致伤原因、烧伤面积、住院天数、是否经手术治疗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本调查共包括17 817名烧伤住院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0∶1.0,其中烧伤患者年龄分布以0~7岁儿童居多,占住院总人数的43.5%,3 a烧伤住院人数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2,P<0.01)。致伤原因以热力烧伤为主,占住院总人数的89.3%,3 a的致伤原因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烧伤面积10%~30%的住院患者人数最多,约占住院总人数的44.2%,3 a住院总人数的烧伤面积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P<0.01)。住院天数0~14 d的患者占总人数的62.8%,3 a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P<0.01)。3 a住院患者中MODS、吸入性损伤、休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P>0.05)。3 a住院总人数中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约占总人数的78.9%,死亡率为0.3%。结论河南地区的住院烧伤患者致伤原因以热力烧伤为主,且大面积烧伤发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生产安全措施依然是降低烧伤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王晓博崔正军郭鹏飞杨荣强王常印孟庆楠高娅孙佳琳
- 关键词:烧伤流行病学住院天数烧伤面积致伤原因
- 不同扩张器置入术对颈胸部瘢痕的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扩张器置入术对颈胸部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修复重建外科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入院选择扩张器置入手术治疗的23例颈胸部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20个扩张器)、微创组(20个扩张器)、长切口组(20个扩张器),记录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注水量和术后首次注水量时间。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微创组和长切口组;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微创组与长切口组;腔镜组住院时间短于微创组及长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及扩张器外露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微创组术中注水量多于长切口组,腔镜组术中注水量多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微创组术后首次注水时间短于长切口组,腔镜组术后首次注水时间短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腔镜下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组织损伤小,止血充分,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同时腔镜下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可实现术中大量注水及术后及早注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杨荣强王常印张豫峰孟庆楠高娅王晓博Imran Khan刘建红崔正军
- 关键词:皮肤扩张微创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临床应用研究与进展被引量:24
- 2017年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新型生物材料,是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去除动物(目前主要为猪)皮肤组织的表皮细胞以及真皮层内的细胞成分,保留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蛋白和基底膜而制成。相关研究表明其具有快速血管化,低抗原性且性质较稳定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杨荣强崔正军
- 关键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