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倩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2篇关节
  • 1篇导尿
  • 1篇导尿管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高凝
  • 1篇血液高凝状态
  • 1篇一次性集尿袋
  • 1篇引流
  • 1篇愈合
  • 1篇置管
  • 1篇置管后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膳食护理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术后
  • 1篇尿袋
  • 1篇尿管
  • 1篇尿路感染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篇戴倩
  • 1篇林伊明
  • 1篇赵君
  • 1篇肖锏

传媒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穿刺置管后用的防漏液装置及引流组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穿刺置管后用的防漏液装置及引流组件,该穿刺置管后用的防漏液装置包括容器、定位部件和第一连接器;所述容器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从穿刺置管口处渗出的液体;所述定位部件固定地配置在所述容器上,所述定位...
曾幸孙卫宁王瑾柯飒戴倩康莹曾庆敏
营养膳食护理对老年骨折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切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老年患者因骨骼中钙含量流失严重,增加骨折发生率。部分患者骨折后需经手术进行骨、关节固定或置换等操作,以恢复骨功能[1]。但因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以及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术后易发生各种感染,影响切口愈合,并影响预后。同时因骨折后,患者运动量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影响机体营养摄入,延长骨痂形成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延长恢复周期。因此,在对经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护理上,有效增加营养膳食摄入,为提升康复速度关键因素之一[2]。
戴倩
关键词:自身免疫功能骨折发生率切口愈合关节固定骨痂形成
ICU患者留置导尿管更换一次性集尿袋时间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以此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方法 120例ICU住院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1次/d更换集尿袋,B组1次/3 d更换,C组1次/7 d更换。7 d后分别采集三组患者的尿液行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查,了解感染情况。结果 A组尿培养细菌感染阳性率为30.0%与C组的2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染阳性率为10.0%,明显低于A组的30.0%和C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住院留置尿管患者更换集尿袋1次/3 d为宜,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戴倩高春愉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集尿袋尿路感染
模拟居家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探讨模拟居家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于术后第7天进入模拟居家护理室给予示范指导,包括发放《居家康复训练手册》、观看康复训练视频及随访。比较两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在出院后1、3、6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评分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模拟居家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赵君林伊明戴倩袁文兵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生活质量
肺癌初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合并血液高凝状态肺癌初诊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311例首次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高凝状态诊断标准分为高凝组(213例)、非高凝组(98例)。统计两组患者初次入院时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肺癌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合并症、是否有并发症、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及分值]及多项实验室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D-二聚体、凝血功能),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患者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果311例病例资料中高凝组有213例(68.49%),非高凝组98例(31.51%)。高凝组中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发生远处转移、有胸腔积液及ECOG评分>2分占比高于非高凝组;且高凝组患者ECOG评分高于非高凝组;高凝组患者红细胞计数、白蛋白均低于非高凝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高于非高凝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发生远处转移、血小板计数升高均是肺癌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升高为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肺癌初诊患者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时临床特征可表现为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发生远处转移、并发胸腔积液、血小板及白细胞升高、红细胞降低、低蛋白血症等;且发生远处转移、血小板计数升高均是肺癌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升高为其保护因素,因此临床对于肺癌初诊患者需密切监测上述指标,预防血液高凝状态甚至血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夏之肖锏戴倩
关键词:肺癌高凝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