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盼
-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传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肠重复畸形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传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2013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5例肠重复畸形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其中单部位腹腔镜组10例,传统腹腔镜组15例,开腹组1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围手术期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中35例患儿均顺利手术,除开腹组有1例出现术后吻合口瘘外,均未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三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部位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开始流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但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部位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腹腔镜组及开腹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单部位腹腔镜组术后仅留脐部疤痕,美观度更好,且手术需要Trocar更少,相应手术耗材也减少。术后随访4~12个月(中位时间8个月),行腹部B超检查均未见复发,患儿进食、排便情况好,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肠重复畸形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好,伤口外形美观;而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切口少,美观度较传统腹腔镜手术更好,且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远会伍美王朝龙刘锋贺新建陈盼鲁金鹏牛会忠
- 关键词:肠重复畸形儿童
- STAT3表达对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的预后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对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的预后影响,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106例,采用PCR法测定患儿病变肠组织中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根据术后6个月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筛查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STAT3表达与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106例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中有68例存活,存活率为64.15%。死亡组早产、低体重、Grosfeld病理类型Ⅲ~ Ⅳ型、术后短肠综合征的占比及Th17细胞、IL-6、STAT3 mRNA高于存活组(P<0.05),TGF-β低于存活组(P<0.05)。Grosfeld病理类型(HR=2.672,95%CI:1.126~6.344)、术后短肠综合征(HR=3.777,95%CI:1.115~12.794)、Th17细胞(HR=4.899,95%CI:1.446~16.593)、IL-6(HR=5.068,95%CI:1.496~17.167)、STAT3 mRNA (HR=6.092,95%CI:1.798~20.634)是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TGF-β(HR=0.282,95%CI:0.083~0.954)是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STAT3 mRNA预测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04(0.845~0.964)。不同STAT3 mRNA表达组患儿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T3 mRNA表达量升高与先天性肠闭锁合并腹腔感染患儿的不良预后有关。
- 董彦清牛会忠张鹏举任慧陈盼张治广牛波波
- 关键词:先天性肠闭锁腹腔感染预后
- 经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婴幼儿重症阑尾炎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婴幼儿急性重症阑尾炎是儿科常见的急腹症,如不及时手术治疗患儿可能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本文章目的是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行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至2015年确诊为重症阑尾炎并进行了腹腔镜或开腹阑尾切除术的218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开腹手术没有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腹腔脓肿、再次手术和再次入院)的几率(P>0.05),且没有明显地延长手术时间(P>0.05),但是明显地缩短住院时间和恢复饮食时间(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应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 刘春义董彦清王丽亚李海霞陈盼赵丹
-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与保守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接受治疗的100例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手术治疗50例(手术组),内科保守治疗50例(非手术组),比较经过治疗后2组患儿实验室相关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大便潜血试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好于非手术组;治疗前2组患者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手术组患者较非手术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组患儿的病死率较非手术组低,预后情况明显好于非手术组;Logist回归分析法显示患儿是否合并呼吸衰竭、肾功能损害、肠穿孔或腹膜炎、WBC〈5×10~9/L或〉20×10~9/L、血小板减少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对合并NEC的低出生体重儿采取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肠道功能和血常规相关指标,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进而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同时,有合并症的患儿预后往往较差,提示此类患儿应及早选择手术治疗。
- 刘春义董彦清王丽亚李海霞陈盼
- 关键词:NEC低出生体重儿炎性因子
- 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6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统计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将患儿分为恢复不良组和恢复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鉴别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价值。结果:126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中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共37例,恢复良好89例。恢复不良组出生体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比例低于恢复良好组(P<0.05),Grosfeld病理分型Ⅳ型、空肠闭锁、早产儿比例高于恢复良好组(P<0.05),吻合口直径大于恢复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空肠闭锁、Grosfeld病理分型IV型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是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78%、85.39%。Hosmer-Lemeshow检验P>0.05,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早产儿、空肠闭锁、Grosfeld病理分型IV型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是保护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董彦清牛会忠张鹏举任慧陈盼张治广牛波波
-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肠闭锁肠功能恢复
- 新生儿坏死性肠炎1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肠炎的致病原因、预防及诊治策略,为其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坏死性肠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胎龄、体重、喂养方式、首次进食时间等一般资料。结果新生儿坏死性肠炎的发病与患儿胎龄、体重、喂养方式以及首次进食时间等原因密切相关,其中,早产儿、有感染史或宫内缺氧的足月儿、非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即接受哺乳的新生儿坏死性肠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正常新生儿(P<0.05)。结论早产儿、非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即接受喂养的新生儿为坏死性肠炎的高发人群,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新生儿临床体征的监测,争取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新生儿坏死性肠炎,提高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
- 刘春义刘峰董彦青王丽亚陈盼赵丹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肠炎早产儿宫内缺氧
- 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组织STAT3和血清STAT3 mRNA,IL-12p40,IL-13Rα2水平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先天性肠闭锁(congenital intestinal atresia)患儿组织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血清STAT3 mRNA,IL-12p40及IL-13Rα2水平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中切除的100例肠闭锁病变组织、正常肠管组织及术前血清样本,根据Grosfeld分型标准将患儿分为Ⅰ型39例,Ⅱ型22例,Ⅲ型30例和Ⅳ型9例。根据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78)和预后不良组(n=22);并选取93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TAT3在组织中阳性表达及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血清中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先天性肠闭锁患儿血清STAT3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的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AT3水平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TAT3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先天性肠闭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6%)显著高于正常肠管组织(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62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AT3在先天性肠闭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59±0.21)显著高于正常肠管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0.81±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67,P<0.05)。qPCR法结果显示先天性肠闭锁组患儿血清STAT3 mRNA(2.13±0.56),IL-12p40(0.89±0.13ng/ml)以及IL-13Rα2(6.42±1.86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6±0.11,0.37±0.08ng/ml,1.35±0.4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101,33.170,25.708,均P<0.05)。随着患儿分型的增加,STAT3 mRNA及IL-12p40,IL-13Rα2水平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666,160.300,25.82,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先天性肠闭锁患儿血清STA
- 董彦清牛会忠张鹏举任慧陈盼张治广牛波波
- 关键词:先天性肠闭锁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19例诊治经验
- 2024年
-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2018年4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9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儿中,男6例,女13例;病程6 h~18 d,有3例病程小于24 h;手术时年龄5 d~10岁,中位年龄1.5岁。19例患儿均怀疑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经术前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样腹水确诊囊肿自发性穿孔6例,术中探查确诊穿孔13例。穿孔直径1~10 mm不等,穿孔部位位于囊肿前壁6例,囊肿后壁3例,肝总管前壁2例,胆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2例,未见明显穿孔但囊肿壁呈墨绿色几近穿孔6例。19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探查确诊的13例中,12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1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T管引流术;6例术前确诊的患儿均急诊行腹腔镜下胆总管T管引流术。T管引流术后1例出现T管滑脱,考虑到脱落时间接近Ⅱ期根治术时间,未重新置入T管,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后治愈;1例切口感染,使用抗菌药物,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期换药后痊愈。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后1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年,除上述情况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外科医师在接诊时对于腹痛、高热、黄疸的患儿应考虑到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可能。在保证患儿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病情及患儿全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以此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 于利洁牛会忠王朝龙刘锋张鹏举董彦清贺新建陈盼王国辉
-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小儿T管引流胆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