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文金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L-精氨酸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管
  • 3篇喂饲
  • 3篇细胞
  • 3篇高脂
  • 3篇核因子
  • 3篇核因子-ΚB
  • 2篇蛋白
  • 2篇球囊
  • 2篇球囊损伤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损伤
  • 1篇心肌
  • 1篇血管平滑肌
  • 1篇血管平滑肌细...
  • 1篇血管细胞
  • 1篇血管细胞粘附...
  • 1篇血管细胞粘附...

机构

  • 6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袁文金
  • 4篇李玉光
  • 3篇许端敏
  • 3篇陈畅
  • 3篇石永英
  • 2篇张元春
  • 2篇盛西陵
  • 2篇王东明
  • 1篇吴红云
  • 1篇张细花
  • 1篇谭学瑞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L-精氨酸抑制高脂喂饲大鼠动脉核因子-κB的合成
2003年
目的 :观察L 精氨酸对高脂喂饲大鼠动脉核因子 κB合成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45只 ,随机分为 3组 (n均 =15 ) ,对照组 (普通饲料及饮水 ) ,胆固醇组 (高胆固醇饲料及饮水 ) ,精氨酸组 (高胆固醇饲料喂饲的同时饮水中含 3 %L 精氨酸 ) ;3组喂饲 12周后采动脉血 ,处死大鼠取腹主动脉全长利用WesternBlot检测核因子 κB的含量。结果 :精氨酸组及胆固醇组大鼠血清胆固醇浓度无明显差异 ,但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精氨酸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胆固醇组 (P <0 0 1) ,精氨酸组核因子 κB的合成与对照组无差异 ,但低于胆固醇组 (P <0 0 1)。结论 :L 精氨酸抑制大鼠动脉核因子 κB合成的作用可能是其抑制高脂膳食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李玉光袁文金张元春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L-精氨酸核因子-ΚB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IL-10、MPO的变化及关系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血清白介素 10 (IL 10 )、心肌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 /再灌注组 (对照组 )、甲基强的松龙组 (药物组 )三组。在心肌缺血前用甲基强的松 (30mg/kg)对治疗组大鼠预处理。分别测定缺血 0 .5h、再灌注 0 .5h及 2h血清中IL 10浓度、心肌组织MPO活性。结果 IL 10自缺血 0 .5h、再灌注 0 .5h至 2h呈逐渐升高趋势 ,再灌注 2h与再灌注前相比较具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较假手术组、药物组较对照组各时段IL 10明显升高 ,再灌注后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MPO在对照组中自缺血 0 .5h、再灌注 0 .5h至 2h呈逐渐升高趋势 ,其中再灌注 0 .5h与再灌注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段MPO明显升高 ,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药物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段均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药物组MPO各时段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IL 10与MPO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r =0 .0 6 4 9,P <0 .0 1)。结论 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 ,甲基强的松龙可促进内源性IL 10大量释放 ;IL 10可抑制MPO的活性 ,减少炎性反应 。
盛西陵王东明陈畅张细花许端敏袁文金石永英
关键词:白介素10髓过氧化物酶
一氧化氮的抗炎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10
2003年
Atherosclerosi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one of inflammatory disease. Besides its action on vasomotor tone regulation, nitric oxide (NO) is recognized to be an anti-inflammatory molecule.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NO are attributable to inhibition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activation.
袁文金李玉光谭学瑞
关键词:一氧化氮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变化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 3)在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动态变化 ,探讨MMP 3在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设立对照组 ,术后第 3d、7d、14d、2 1d、2 8d取材检验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MP 3在血管壁的表达情况。结果 球囊损伤组MMP 3于术后第 3d表达增加 (1 73± 0 2 3) % ,14d达高峰(19 30± 0 32 ) % ,以后逐渐减弱 ;与对照组比较 ,球囊损伤组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MP 3于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合成、分泌增多 。
许端敏李玉光王东明石永英陈畅袁文金
关键词:MMP-3球囊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3动脉损伤再狭窄腹主动脉
L-精氨酸抑制高脂喂饲大鼠动脉核因子-κB的合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L -精氨酸对高脂喂饲大鼠动脉核因子 -κB的合成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4 5只 ,随机分为NC组 (普通饲料及饮水 ) ,CC组 (高胆固醇饲料及饮水 ) ,AC组 (高胆固醇饲料喂饲的同时饮水中含 3%L -精氨酸 ) ;每组 15只 ,喂饲 12周后采动脉血 ,处死大鼠取腹主动脉全长利用WesternBlot检测核因子 -κB的含量。结果 :AC组及CC组大鼠血清胆固醇浓度无明显差异 ,但高于NC组 (P <0 .0 1) ,AC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CC组 (P <0 .0 1) ,AC组核因子 -κB的合成与NC组无差异 (P >0 .0 5 ) ,但低于CC组 (P <0 .0 1)。结论 :L -精氨酸抑制大鼠动脉核因子 -κB合成的作用可能是其抑制高脂膳食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李玉光袁文金张元春
关键词:L-精氨酸核因子-КB
L-精氨酸对高脂喂饲大鼠动脉NF-κB含量及VCAM-1表达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被认为是一种炎性疾病;一氧化氮(NO)是体内重要的气体信使分子,不仅能调节血管张力,还被认为是一种抗炎分子;作为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对多种炎性介质的表达起着关键性...
袁文金
关键词:L-精氨酸核因子-ΚB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文献传递
L-精氨酸的血管效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内皮源性一氧化氮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主要对口服给予L
袁文金吴红云
关键词:L-精氨酸血管效应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
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雷帕霉素的干预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血管内成形术后大鼠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与p27蛋白水平的关系,及国产雷帕霉素(Rapamyc i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探讨防治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途径和指标。方法: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p27蛋白、CDK2、cyc lin E在大鼠再狭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对照组的表达水平。结果:雷帕霉素干预后p27蛋白表达水平在PTCA术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上移,减轻血管狭窄程度(P<0.01)。结论:p27蛋白在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水平与狭窄程度负相关,国产雷帕霉素可上调p27蛋白水平从而抑制血管狭窄形成。
石永英张元春许端敏袁文金陈畅盛西陵
关键词:P27蛋白血管平滑肌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