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琳琳

作品数:2 被引量:4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悬韧带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慢性闭...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韧带
  • 1篇筛板
  • 1篇内障
  • 1篇青光
  • 1篇青光眼
  • 1篇全脱位
  • 1篇人工晶状体
  • 1篇人工晶状体植...
  • 1篇人工晶状体植...
  • 1篇吸除
  • 1篇相干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闭角型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刘杏
  • 2篇郝琳琳
  • 1篇钟毅敏
  • 1篇徐晓宇
  • 1篇米兰
  • 1篇王忠浩
  • 1篇肖辉
  • 1篇成磊
  • 1篇任丽蓉
  • 1篇廖玲玲

传媒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 观察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对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4月确诊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0只眼),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悬韧带情况及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镜判断前房角关闭范围。根据悬韧带松弛程度及断裂范围将患者分为A组(轻度)、B组(中度)、c组(重度),分别采取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10L植入术(9只眼)、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张力环(CTR)及IOL植入术(24只眼)、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IOL悬吊术(7只眼)。平均随访时间(11.2±7.1)(8~41)个月。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10P)、中央前房深度(ACD)、用药种类及房角关闭范围的差异。结果A、B、c组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10gMAR)分别为1.36±0.74、1.08±0.62和0.86±0.44,术后提高至0.31±0.29、0.26±0.31和0.36±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42.9±14.4)、(40.7±11.7)和(40.7±13.7)mmHg,术后降低至(12.1±1.6)、(14.6±5.1)和(14.8±3.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降眼压药物的数量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术前为3.0(1,4)、2.5(1,4)和2.0(1,4)种,术后除1眼用药眼压不能控制外,余均未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前平均ACD分别为(1.34±0.28)、(1.42±0.42)和(1.14±0.80)mm.术后加深至(4.14±0.45)、(3.71±0.42)和(3.32±0.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角关闭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术前分别为6(0,12)、12(0,12)和8(6,12)个钟点,术后减少至0(0,9.5)、5(0,12�
成磊刘杏钟毅敏徐晓宇任丽蓉王忠浩郝琳琳
关键词:悬韧带晶状体不全脱位超声乳化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活体筛板厚度和筛板前表面深度的比较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与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筛板厚度(LCT)和筛板前表面深度(ALCSD).方法 临床确诊的POAG患者73例73只眼(POAG组)、CPACG患者64例64只眼(CPACG组)以及正常人40名40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3组受检者之间性别构成比(x2=2.07)、年龄(F=0.3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眼之间眼压、眼轴长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值及平均视野缺损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7、21.15、44.40、27.99,P<0.05).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技术,以20°扫描角度对视盘中央行放射状扫描,每只受检眼获得6条高分辨率的筛板B扫描图像,分别测量6幅图像中央、旁中央LCT和ALCSD,以6幅图像中央、旁中央LCT和ALCSD平均值记为平均LCT(MLCT)、ALCSD(MALCSD);比较青光眼与正常受检眼以及POAG与CPACG患眼之间MLCT及MALCSD的差异.结果 正常对照组、POAG组、CPACG组受检眼MLCT值分别为(211.48±12.07)、(145.43±34.33)、(156.79±33.66) μm.POAG组、CPACG组受检眼与对照组受检眼MLCT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9.88,P<0.01);POAG组受检眼与CPACG组受检眼MLCT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3).3组受检眼MALCSD值分别为(390.73±84.40)、(558.51±176.66)、(539.39±177.30) μm.POAG组、CPACG组受检眼与正常对照组受检眼MALCSD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4.96,P<0.01);POAG组受检眼与CPACG组受检眼MALCSD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49).结论 POAG、CPACG患眼较正常眼LCT薄,ALCSD加深;相同视野缺损和RNFL损害情况下,POAG患眼较CPACG患眼的LCT更薄.
郝琳琳肖辉陈翔熙米兰廖玲玲刘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