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碧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通气
  • 2篇面罩
  • 2篇面罩通气
  • 2篇进气
  • 1篇诱导期
  • 1篇手术
  • 1篇手术中
  • 1篇手术中并发症
  • 1篇术中并发症
  • 1篇气道
  • 1篇气道峰压
  • 1篇全麻
  • 1篇小儿
  • 1篇小儿全麻
  • 1篇截面积
  • 1篇患儿
  • 1篇横截
  • 1篇横截面积
  • 1篇并发
  • 1篇并发症

机构

  • 2篇宁波市妇女儿...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李军
  • 2篇严海雅
  • 2篇胡琼
  • 2篇周碧华
  • 1篇李春波
  • 1篇傅虹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超声监测小儿全麻诱导期胃进气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全麻诱导期面罩通气阶段对胃进气实时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男性患儿54例,年龄2~4岁,按压力控制(PCV)模式下气道峰压(PIP)设定值随机分为3组(n=18):P8组(PIP 8 cm H2O)、P12组(PIP 12 cm H2O)、P16组(PIP 16 cm H2O)。全麻诱导后行面罩正压通气120 s,测量通气前后超声下胃窦横截面积(CSA),并记录通气后30、60、90及120 s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呼气末氧浓度(ETO2)。结果:面罩通气120 s后,共24例患儿发生胃内误进气(占45.3%),P12组与P16组患儿胃窦CSA显著增加。P8组患儿Vt显著低于其他2组,且通气量过低(〈6 m L/kg)患儿比率较高(占66.6%)。面罩通气120 s后,P8组患儿产生一定程度的二氧化碳蓄积[P(ET)CO2=(40.6±4.0)mm Hg],P16组患儿则表现为过度通气[P(ET)CO2=(23.6±1.4)mm Hg];P8组患儿ETO2显著低于另2组,P12组与P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实时监测利于及时发现小儿全麻诱导期面罩通气阶段胃内误进气,且PCV模式下PIP设定为12 cm H2O时,既可保证高质量预充氧,又可避免过度胃进气。
胡琼周碧华严海雅李军
关键词:超声面罩通气横截面积
不同气道峰压用于患儿面罩通气时胃进气发生情况的比较:超声测定法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气道峰压(PIP)用于患儿全麻诱导面罩通气时胃进气的发生情况。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男性患儿90例,年龄2~4岁,ASA分级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8):PIP8 cmH2O组(P8组)、PIP10cm H2O组(P10组)、PIP12 cmH2O组(P12组)、PIP 14cm H2O组(P14组)和PIP 16cm H2O组(P16组)。全麻诱导药物为芬太尼、异丙酚与罗库溴铵,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面罩正压通气120s。面罩通气前及通气120s时,采用超声确定胃进气,测量胃窦横截面积(CSA);于面罩通气30、60、90和120s时记录SpO2、V T、P ET CO2以及呼气末氧浓度(ETO2)。记录胃进气和通气不足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8组比较,P16组胃进气发生率升高(P〈0.01),其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2组、P14组和P16组通气不足发生率降低,V T、ETO2升高,P ET CO2降低,P10组面罩通气120s时P ET CO2降低(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12组和P14组比较,P16组V T升高,面罩通气后120s时P ET CO2降低(P〈0.05),通气不足发生率和ET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2组与P14组通气不足发生率、V T、P ET CO2和ET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8组面罩通气120s时产生一定程度的二氧化碳蓄积[P ET CO2(40.6±4.0)mmHg],P16组则表现为过度通气[P ET CO2(23.6±1.4)mmHg],且有3例因胃进气量过多,致超声下无法测得胃窦CSA。结论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下PIP12—14mmHg既可保证患儿全麻诱导面罩通气时充分的预充氧,又可避免过度胃进气。
胡琼傅虹李春波周碧华严海雅李军
关键词:面罩手术中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