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提高血站检测前过程的工作效率与血站检测整体的自动化水平。方法引进1台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随机处理本站2019年3-5月采集的13 625人(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的7 121个标本的交接、扫码、离心、冷藏、挑选、开盖、转移载架等环节(全自动化组);同时采用传统手工法随机处理6 504个标本(手工组)。比较2组工作流程各环节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等。结果血站检测前过程各环节实现了全自动化的自动化组较手工组:工作人员(数)为1 vs 2,标本平均查找时间(s)为30±10 vs 120±10,完成1批次平均耗时(min)50±10 vs 60±10。结论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的应用使血站实验室自动化检验过程前移,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设备不断升级,更新换代,推动检测全过程自动化的发展。
目的探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抗-HCV室内质控的实施方法。方法通过对质控品选取、确认,质控方法的选取以及室内质控失控的判断规则等,对质控数据进行评价并对失控进行原因分析和处理。结果检测不同浓度的质控品,选取S/CO值应大于1,S/CO均值为2~5,批内变异系数(CV)≤15%的质控品作为常规检测使用。统计分析2014—2015年,ELISA法检测抗-HCV的室内质控结果,违背Westgard多规则12 s 10次;13 s 3次;22 s 2次;41 s 1次,及时查找失控原因并处理。结论 ELISA法室内质控首先要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选择合适的质控品和质控规则,对失控原因认真分析并处理,定期总结,不断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