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鑫 作品数:61 被引量:46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遗传性共济失调针灸治疗概况 被引量:2 2020年 遗传性共济失调(HA)是一类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的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在全球各族人群中均有较高发病率,临床症状严重,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多采用营养神经、解除痉挛、抗癫痫等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延缓进展,但治疗效果较差。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从疾病的中医针灸治疗现状如单纯针刺、针药结合及针刺配合艾灸、放血拔罐、康复训练、经颅重复磁刺激及西药等综合治疗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以了解中医针灸治疗HA的最新进展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为中医诊治此病和进一步科学研究提供思路。 周梦媛 杜鑫 王桂玲关键词:遗传性共济失调 中医 针灸治疗 腹针 放血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在委中穴临床针刺中的应用 通过追本溯源,系统阐释"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理论内涵,并通过列举临床选取委中穴进行长期针刺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局部损伤这一不良事件以及通过详细介绍委中穴局部解剖,将"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具体理论应用于临床针刺选取委... 杜鑫 王桂玲关键词:针刺 针刺天鼎穴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2012年 前斜角肌综合征乃积累性劳损或感受风寒而诱发,使经络受阻,气血不行,为肿为痛。治疗以就近取穴为原则,通过针刺疏通经气,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肿止痛。天鼎穴为手阳明经穴,针刺天鼎穴可使针感沿经脉下传至手指,使经脉得以疏通,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以治疗前臂和手尺侧痛。这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在有效的针刺手法基础上,得气感传导的循经特异性,即经穴效应的循经特异性。 杜鑫 王舒关键词:针灸疗法 天鼎穴 经穴效应 前斜角肌综合征 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评价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足下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西医康复疗法,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积分肌电值和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 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92%,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Fugl-Meyer和Bathel积分)、积分肌电值(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积分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步幅、步速、步频均上升,步宽减少,且观察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功能积分和积分肌电值,显著协调和平衡患者步态,提高中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杜鑫 刘迪生 米尔艾合麦提江.吾拉木 黄凤 张涛 胡俊霞 王桂玲 郭静关键词:中风 足下垂 针灸 肌电图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在委中穴临床针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6年 通过追本溯源,系统阐释"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理论内涵,并通过列举临床选取委中穴进行长期针刺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局部损伤这一不良事件以及通过详细介绍委中穴局部解剖,将"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具体理论应用于临床针刺选取委中穴变通中,并且系统阐述避开委中穴而选取委中穴上2寸("委中上",同身寸)的原因和依据。 杜鑫关键词:委中穴 针刺 针灸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VIP、CBM及Pub Med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患者累计5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可显著的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正中神经、胫神经的运动及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确切。 续畅 吴汀溪 宋婧 杜鑫 李彬 黄凤关键词:针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针灸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列举临床将中医针灸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帮助两名女性患者成功受孕的案例经验,分析讨论中医针灸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发现中医针灸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有其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并可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以促进辅助生殖技术的健康发展,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 钱洁 杜鑫关键词:针灸疗法 体外受精 火针速刺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G17、PGI及PGR水平影响 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探讨火针速刺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血清G17、PGI及PGR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中医医院顺义中医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脾胃虚寒型CAG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温针灸疗法)和治疗组(56例,火针速刺联合温针灸疗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GSRS评分、QOL-100评分和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血清G17、PGI、PGR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50/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54/5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灼痛、嗳气反酸和食欲不振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GSRS评分、QOL-100评分和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GSRS评分和QOL-100评分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G17、PGI及PG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17、PGI及PGR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CAG采用火针速刺联合温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升高血清G17、PGI及PGR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姬旭 刘璐 杜鑫 袁芳 武琛关键词:温针灸疗法 火针点刺、针刺“王氏夹脊穴”佐治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火针点刺、针刺“王氏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选用火针点刺、针刺“王氏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评分为(2.31±0.41)分、CSI评分为(8.64±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0.12)分和(10.35±0.42)分;观察组Barthel评分为(66.82±10.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2±8.72)分(P<0.05)。结论火针点刺、针刺“王氏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康复效果。 杜鑫 荀韵清 付渊博 付渊博 张帆 王桂玲 张帆 郭静关键词:火针 缺血性中风 痉挛性偏瘫 基于“四海理论”的腹部推拿治疗慢性下腰痛伴发抑郁状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比较腹部推拿和氟西汀治疗慢性下腰痛伴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下腰痛伴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腹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氟西汀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JO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28 d后及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的VAS、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28 d后及随访6个月时SDS评分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治疗14、28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随访6个月时SD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P<0.01)。[结论]腹部推拿组比氟西汀组能更好缓解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而在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上近期治疗效果上两种治疗手段效果相当,腹部推拿组的远期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苏志超 杜鑫 杜鑫 卢燚 卢燚 李华南关键词:慢性下腰痛 抑郁状态 腹部推拿 氟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