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蓓蓓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临床病理
  • 4篇病理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原发性
  • 2篇组蛋白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淋巴
  • 2篇病理分析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多发性硬化病
  • 1篇胸部X线检查
  • 1篇胸腺
  • 1篇胸腺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省职业卫...
  • 1篇武警山东省总...

作者

  • 9篇吕蓓蓓
  • 4篇姚志刚
  • 3篇覃业军
  • 3篇徐嘉雯
  • 3篇李加美
  • 2篇程显魁
  • 2篇陆江阳
  • 2篇井海燕
  • 1篇王舟
  • 1篇孙锡超
  • 1篇杨文霞
  • 1篇陆云龙
  • 1篇王宏伟
  • 1篇王强修
  • 1篇许雅丽
  • 1篇宋琳
  • 1篇张希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在神经系统领域的研究进展
2016年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诱导染色质重构而调控基因表达。HDAC2不仅在大脑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还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及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发病过程。因此,HDAC2在神经系统的形成、功能及疾病等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这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姚志刚吕蓓蓓李加美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表观遗传学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病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一例被引量:13
2017年
患者男,55岁. 在当地医院体检时胸部X线检查示:前纵隔主动脉弓前方见一5. 8 cm×5. 8 cm的肿块,病灶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影像学印象:前纵隔肿瘤(图1). 患者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无胸部疼痛,无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无四肢无力. 于2013年9月2日来我院就诊.
吕蓓蓓姚志刚王舟
关键词:胸腺瘤结节型淋巴样前纵隔肿瘤胸部X线检查医院体检
SPIN1与恶性肿瘤
2023年
SPIN1(spindlin 1)是一种组蛋白修饰阅读器蛋白,通过识别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4 on histone H3 protein subunit,H3K4me3)促进核糖体RNA的表达,从而影响表观遗传的调控,以此发挥其生物学作用。SPIN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可受多种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微RNA(microRNA,miRNA)及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的负向调控,并可由转录因子腺病毒E2因子1(adenovirus E2 factor 1,E2F1)转录激活,通过Wn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转染过程重排(rearrangement during transfection,RET)因子、鼠双微体基因-p53(murine double minute 2-p53,MDM2-p53)等与肿瘤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随着对SPIN1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SPIN1可作为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目前已开发出针对SPIN1和H3K4me3间相互作用的抑制剂,以此阻断SPIN1的致癌能力。
肖瑶(综述)吕蓓蓓(审校)
关键词:恶性肿瘤小分子抑制剂
皮肤Merkel细胞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皮肤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C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全身肿瘤多发,镜下见2例肿瘤主要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未侵及表皮,肿瘤组织均由大小较一致的肿瘤细胞弥漫呈片、巢状分布,瘤细胞体积较小,胞质稀少,核圆形或椭圆形,深染,核膜清楚,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并可见神经浸润现象。免疫组化标记示上皮和神经内分泌分化阳性,例1 CK20呈特征性的核旁点状阳性,例2 CK7阳性/CK20阴性在MCC中较为少见。结论MCC恶性程度高,临床较为罕见,应与其他小细胞肿瘤鉴别。
吕蓓蓓陆江阳徐嘉雯姚志刚井海燕覃业军
关键词:皮肤肿瘤MERKEL细胞癌皮肤临床病理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4
2016年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肿瘤包括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三者在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方面构成了从良性、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的谱系,且它们的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均不相同。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也缺乏特异性,所以术前很难确诊。加之三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故需结合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等进行综合判断。
吕蓓蓓魏帅帅王强修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上皮样血管肉瘤
胃复合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胃复合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1例胃复合性DLBCL和cHL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3岁。手术切除远端胃,肉眼观察胃体及幽门部多发性溃疡及结节状肿物。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显示,胃体部中等偏大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胃壁全层,瘤细胞CD20、CD79a、Pax-5和Mum-1弥漫(+),Ki-67增殖率为80%。胃幽门部散在分布较大的RS及HRS细胞,瘤细胞CD30、CD15、Mum-1(+),Pax-5弱(+),Ki-67增殖率为100%,背景为大量反应性炎细胞。瘤细胞EB病毒检测均为(-)。患者术后进行8个周期CHOP方案化疗及2个周期RCHOP方案化疗,术后11个月因肿瘤复发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胃复合性DLBCL和cHL均十分罕见,密切结合病史并依据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EB病毒感染与其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
王宏伟陆云龙吕蓓蓓丁会珍杨文霞陆江阳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乳腺原发性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乳腺原发性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癌是一类罕见乳腺癌,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且侵袭性强,预后差,需与黏液癌等进行鉴别。因此,本研究探讨乳腺原发性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0—05-17—2017-07—13诊治的乳腺原发性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癌8例,应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因乳房肿块就诊,其中3例为单纯型印戒细胞癌,l例为印戒细胞性原位癌,4例合并其他类型浸润性乳腺癌。镜下均可见显著的胞质内黏液,将细胞核推挤于一侧,呈印戒细胞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8例CK7和GCDFP15均呈强阳性表达;CK20、CDX2和HepPar1均阴性;ER、PR和HER2表达无明显差异;MUC1均阳性,并表现为腔缘加细胞质阳性和细胞质着色伴细胞膜加强着色2种模式,其中后者2例中有1例术后发生骨转移及肝转移去世,其余生存7例中除1例印戒细胞型原位癌复发外均无进展。结论肿瘤细胞具有印戒细胞样特点是诊断乳腺原发性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癌的主要依据,其免疫组化特点有助于其与转移性印戒细胞癌鉴别,此种类型乳腺癌可以发生复发和远处转移,需要引起临床及病理医师的注意。
赵梦圆张希程显魁宋琳吕蓓蓓徐嘉雯许雅丽覃业军
关键词:临床病理免疫表型
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45例疑似Lynch综合征肿瘤的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在Lynch综合征相关基因胚系突变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16—2018年在山东省立医院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中MutL homolog 1(MLH1)、PMS1 homolog 2(PMS2)、MutS homolog 2(MSH2)和MutS homolog 6(MSH6)4种DNA错配修复(MMR)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MMR的表达情况和临床资料,选取45例疑似Lynch综合征患者,提取其经显微镜证实无癌累及正常组织的DNA,对MLH1和MSH2等12个基因进行NGS测序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基因胚系突变位点和意义。采用Sanger测序对10例患者的可疑致病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45例肿瘤组织标本中,MLH1和PMS2表达缺失22例,MSH2和MSH6表达缺失16例,MMR蛋白表达正常7例。NGS显示,28例结肠癌患者的正常组织样本中,4例有MLH1致病性突变,1例有MLH1疑似致病性突变,2例有MSH2致病性突变,2例有MSH2疑似致病性突变。6例直肠癌、6例胃癌和7例免疫组化检测MMR表达正常结直肠癌患者的正常组织样本中均未见明显MMR基因突变。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的正常组织样本中,MLH1和MSH2致病性突变各1例,MLH1疑似致病性突变1例。此外,NGS还检测到许多其他基因异常和未见报道的基因突变。Sanger测序均检测到与NGS检测结果相同的MLH1和MSH2基因突变位点。结论高通量NG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可靠地检测到疑似Lynch综合征患者的异常基因,对消化道等遗传性肿瘤的相关基因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姚志刚程显魁林存虎李佳吕蓓蓓李加美井海燕覃业军孙锡超
关键词:LYNCH综合征结直肠肿瘤错配修复
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low-grade nasopharynge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LGNPPA)是发生在鼻咽部的十分罕见的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的低级别腺癌,其病因不明。镜下肿瘤细胞呈乳头状及腺样结构排列,免疫组织化学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也称甲状腺特异增强子结合蛋白)呈弥漫强阳性表达,易与转移性乳头状癌等混淆,因其惰性的生物学行为,手术完整切除可治愈,预后良好。本文将对LGNPPA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病机制及对该病的最新诊治共识进行阐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吕蓓蓓徐嘉雯李加美王宏量(审校)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