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誉纯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矫治
  • 3篇下颌
  • 2篇低角型
  • 2篇颌下
  • 2篇外科
  • 2篇下滑
  • 2篇下颌角
  • 2篇下颌下
  • 2篇截骨
  • 2篇截骨术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
  • 2篇成形术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乙烯
  • 1篇乙烯醇
  • 1篇诱导大鼠
  • 1篇软骨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大连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1篇徐誉纯
  • 10篇李继华
  • 7篇胡静
  • 4篇祝颂松
  • 4篇王大章
  • 4篇罗恩
  • 2篇曲丹
  • 1篇左奕
  • 1篇宋冬惠
  • 1篇张莉
  • 1篇冯戈
  • 1篇冯戈
  • 1篇韩立赤
  • 1篇姜楠
  • 1篇马永清
  • 1篇吴森斌
  • 1篇李玉宝
  • 1篇高莺
  • 1篇章臻
  • 1篇李翔

传媒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全球华人口腔...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下颌下缘环形截骨术与T形颏成形术合并下颌角截骨术对比研究
2023年
目的比较下颌轮廓整形中应用全下颌下缘环形截骨术与T形颏成形术合并下颌角截骨术来缩窄颏部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全下颌下缘环形截骨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及关节外科行下颌角轮廓整形及颏部缩窄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全下颌下缘环形截骨术组(Ⅰ组)和T形颏成形术合并下颌角截骨术组(Ⅱ组),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CT影像资料,术后通过随访观察患者下面高、颏部宽度、颏部偏移量、面部比例、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2组患者年龄、平均满意度评分及术前术后相关测量指标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并发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Ⅰ组42例,男7例,女35例,年龄(24.9±3.6)岁(19~43岁);Ⅱ组60例,男11例,女49例,年龄(26.3±3.4)岁(19~32岁)。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外貌均有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Ⅰ组30例非常满意,11例满意,1例一般;Ⅱ组43例非常满意,15例满意,2例一般。Ⅰ组和Ⅱ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下唇麻木、血肿、严重血肿、术后感染、软组织下垂、患者满意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与Ⅱ组的术前下面高[(63.05±4.15)mm vs.(52.87±4.07)mm],术前下面高与中面高比值[(107.89±3.11)%vs.(91.29±7.94)%],术前颏部宽度与下面高比值[(90.31±3.19)%vs.(104.32±5.28)%],术后颏部宽度缩窄量[(12.11±2.59)mm vs.(8.39±1.89)mm],术后颏部偏移量[(0.17±0.09)mm vs.(0.36±0.20)mm],术后颏部宽度与下面高比值[(76.80±1.85)%vs.(80.95±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前颏部偏移量、术前中面高、术后下面
高鹤友何映酉徐誉纯宋丽斌魏一源李继华
关键词:颏成形术下颌角
下颌骨外板劈除术联合颏前下滑行内缩术矫治短面型方颌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应用下颌骨外板劈除术及颏前下滑行内缩并配合嵌入式植骨术矫治短面型方颌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价.方法 2005年7月至2009年10月,对57例短面型方颌伴颏部过方、过短及后缩的患者,应用下颌骨外板劈除术及颏前下滑行内缩并配合嵌入式植骨术进行矫治,以缩小下颌宽度、增大下颌平面角、延长并缩窄颏部,从而获得协调流畅的面部轮廓.术前和术后拍摄定位标准面像、X线头影测量片、全景片等,以评价矫正效果.术后进行6~24个月的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57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下颌平面角增大至25°~30°,下颌角开张度增大至120°,两下颌角间距明显减小,下颌整体宽度缩窄,颏部尖翘,下颌轮廓协调,效果评价均满意.结论 联合应用下颌骨外板劈除术及颏前下滑行内缩术,可有效地矫治短面型方颌,使下颌骨轮廓达到较为理想的美学标准.
徐誉纯李继华胡静祝颂松罗恩冯戈王大章
张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及其差异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张应力作用下成骨向分化及其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细胞施加2000με的机械牵张力,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测定MSCs骨向分化,cDNA芯片技术对加力前后MSCs进行mRNA检测,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处理,分析二者间基因差异表达。结果MSCs经应力加载后,其细胞生长曲线与对照组相比差别不大,但骨钙素表达水平和ALP活性显著增高,27K Rat Genome Array芯片发现,加载前后MSCs表达差异基因共有416条(2.8%),其中表达增强247条(61条显著增强),表达降低169条(74条显著降低)。结论张应力可诱导MSCs骨向分化,而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高莺李继华韩立赤马永清胡静曲丹徐誉纯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芯片
PVA与成软骨向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的生物学行为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PV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向诱导后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情况。方法:将诱导后的BMSCs用DiI荧光标记并与材料复合培养,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II型胶原了解BMSCs成软骨分化,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粘附和增殖情况。结果:BMSCs诱导后甲苯胺蓝染色和II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可在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结论:细胞诱导后在PVA表面的粘附、增殖情况良好,对诱导后的细胞无影响。PVA可作为软骨修复的支架材料。
曲丹李继华李玉宝左奕徐誉纯张莉
关键词:软骨组织工程
How to Achieve A Balanced and Delicate Lower 3rd of the Face in Orientals by Mandibular Contouring (美容外科)
Introduction:For East Asians, correction of square jaw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mmonly performed procedures in ...
徐誉纯
关键词:JAWMANDIBULARCONTOURING
低角型方颌畸形的外科矫治
<正>目的:东亚地区,方型面容常常给人以粗狂、强悍的印象,因此女性都渴望拥有一张柔美、温和的鹅蛋脸或瓜子脸。目前,面部轮廓外科已成为美容整形的一个疗效显著的经常性项目。临床资料分析表明:严重的方形面容其下颌角开张度常常是...
李继华胡静王大章徐誉纯阿西斯王秋实
文献传递
下颌骨下缘截骨术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传统的面部轮廓整形更侧重于下颌中、后份宽度的减少,而较少关注面部垂直比例以及下颌前份的协调,长方形或者不对称脸型的下颌轮廓整形的方法也少有报道。2005年1月到2011年12月,我们应用下颌下缘截骨术矫正此类患者34例,效果良好。
宋冬惠吴森斌姜楠胡静徐誉纯李继华
关键词:下颌骨下缘面部轮廓截骨术下颌下
应用下颌骨外板劈除术联合颏前下滑行内缩术矫治短面型方颌
李继华徐誉纯胡静祝颂松罗恩冯戈王大章
水平“V”形截骨内推术矫正颧骨过突的适应证及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水平"V"形截骨内推术对矫正颧骨颧弓过突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讨论其适应证。方法选取27例患者,均通过口内和耳屏前双切口行水平"V"形截骨内推术以矫治颧骨颧弓突出。采集术前、术后的头颅侧位片、螺旋CT和面部定位照相综合评价。结果所有27例患者的术后外观显示突出的颧骨颧弓有效地降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且面中部轮廓有明显改善。手术医师及病人均对术后效果感到满意。结论我们认为水平"V"形截骨内推术是一种缩小颧骨、降低颧弓的有效手术方式,并且保证了术后颧骨体和颧弓结构的完整性。
徐英琳唐旷昀章臻李翔徐誉纯李继华
关键词:适应证
下颌下缘截骨术联合外板劈除术矫治低角型方颌畸形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应用下颌下缘截骨术与外板劈除术联合矫治低角型方颌畸形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11月,应用下颌下缘截骨术与下颌骨外板劈除术联合矫治31例低角型方颌畸形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并用术前、后定位标准面像、X线头影测量等方法评价其矫正效果.结果 本组31例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经术后6~24个月随访,均无张口受限及面瘫等严重并发症,虽有13例术后自觉口角区下唇麻木,但均在4个月内恢复.所有患者面下部正、侧面轮廓均得到改善,术后下颌角角度达110°~120°,下颌平面角达25°~30°,下颌角间宽度均明显减小.所有病例医患双方均对手术后效果感到满意.结论 下颌下缘截骨术与外板劈除术联合应用矫治低角型方颌畸形,可达到较理想效果.
徐誉纯李继华胡静祝颂松罗恩王大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