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龙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性病
  • 1篇血性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引流术治疗
  • 1篇原基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脱钙
  • 1篇脱钙骨
  • 1篇脱钙骨基质
  • 1篇皮穿刺
  • 1篇气性坏疽
  • 1篇前后路
  • 1篇前后路联合
  • 1篇腔隙
  • 1篇腔隙性
  • 1篇缺损
  • 1篇缺血性坏死
  • 1篇人工骨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王金龙
  • 2篇叶树楠
  • 2篇杨述华
  • 2篇叶哲伟
  • 2篇王晶
  • 2篇刘先哲
  • 2篇吴星火
  • 2篇陆林
  • 1篇陈超
  • 1篇邵增务
  • 1篇华文彬
  • 1篇吴强
  • 1篇安颖
  • 1篇薛航

传媒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工骨支撑棒结合脱钙骨基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棒结合脱钙骨基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46例(50髋),年龄23 - 51岁,平均34.2岁;所有患者经大腿外侧小切口入路,行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棒结合脱钙骨基质植入术.术后预防性地静脉给予抗生素及抗凝治疗;术后3周内禁止负重,3周后可部分负重,逐渐增加至完全负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患髋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估主要是于术后1、3、6、12、18个月摄取骨盆X线片,观察股骨头修复及有无坏死情况. 结果 术后1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65.6±10.6)分,术后提高至(87.5±15.3)分,提高分数平均为(21.8±13.2)分(P<0.05).参考Harris评分系统,本组50髋病例中,优30髋,良14髋,可2髋,差4髋,优良率达8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术后12个月成功率为92%,X线片的结果显示有4髋表现出影像学进展,影像学变化与临床症状、体征改变相符合. 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棒结合脱钙骨基质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优良,适合于Ⅰ期和Ⅱ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王金龙杨述华叶树楠王晶刘先哲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脱钙骨基质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Ⅰ期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28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10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8例。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 A 级2例,B 级6例,C 级14例,D 级6例;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平均为(7.2±2.4)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血管、喉返喉上神经及食管等周围组织损伤,复查 X 线片显示脱位完全复位27例,不完全复位1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的内固定物均未出现断裂、松动,植骨愈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的不同程度的重建及维持。ASIA 分级及 JOA评分基本均有所提高,其中 A 级1例,B 级4例,C 级8例,D 级6例,E 级9例;JOA 评分平均为(15.7±3.0)分。结论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前后充分减压,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绞锁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陆林叶哲伟安颍吴星火王金龙
关键词:前后路联合关节突绞锁脊髓损伤下颈椎骨折脱位
持续高锰酸钾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性气性坏疽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 观察持续高锰酸钾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创伤性气性坏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6月—2015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采用高锰酸钾持续冲洗联合VSD治疗创伤性气性坏疽42例,其中24例患者行截肢手术,18例患者行保肢治疗。所有患者在截肢术或扩大清创术后,伤口均给予1:5 000的高锰酸钾持续冲洗联合VSD控制感染,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随访8~20个月,中位时间1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伤口愈合良好。其中1例患者因严重的失血性休克致术中发生心脏骤停,紧急心肺复苏后恢复良好;3例患者为混合性感染,给予多次扩大清创术控制感染;4例患者截肢术或扩大清创术后出现严重的疼痛,经治疗后缓解。2例挤压综合征患者因肾功能衰竭给予透析治疗。全部患者均无系统性高锰酸钾吸收。结论 持续高锰酸钾冲洗联合VSD是治疗创伤性气性坏疽的有效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陆林叶哲伟安颖吴星火王金龙薛航袁倚文
关键词:气性坏疽高锰酸钾负压封闭引流创伤
钽金属骨小梁臼杯在腔隙性髋臼缺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合并颗粒及结构性植骨在腔隙性髋臼缺损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应用钽金属骨小梁金属臼杯联合颗粒或结构性植骨治疗的43例(49髋)存在腔隙性髋臼缺损或合并有节段型骨缺损的TH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23髋),女23例(26髋);年龄48~71岁,平均(56±7)岁。初次关节置换37例(42髋),翻修6例(7髋)。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西安大略湖与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 WOMAC)评分及VAS评分评定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采用DeLee-Cha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估髋臼假体松动情况,同时采用Engh影像学评价标准观察髋臼-骨接触面骨长入情况。结果本组43例(49髋)患者,手术时间70~110 min,平均(87±18) min;术中出血量600~1200 mL,平均(850±200) mL;手术切口长度10~15 cm,平均(12±2)cm。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5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30例,良19例,优良率100%。术后12个月全部患者髋臼杯与骨面均紧密接触,骨质缺损填充良好,无假体松动。结论对于腔隙性髋臼缺损患者,采用钽金属骨小梁金属髋臼杯结合植骨技术行THA或翻修术早期疗效满意,远期结果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叶树楠陈朦村王金龙王晶刘先哲杨述华
关键词:髋臼髋假体
CT引导经皮穿刺骨活检在非典型脊柱感染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脊柱感染性病变临床并不少见,发生率2/100000[1],且有渐增趋势,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2],而早期的、非典型的脊柱感染与脊柱肿瘤不易鉴别。脊柱病变的诊断遵循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三结合原则,病理结果对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不可或缺。而对于脊柱感染,除病理结果以外,病原学结果甚至更为重要。
吴强王金龙邵增务华文彬陈超
关键词:脊柱感染CT引导经皮穿刺骨活检感染性病变脊柱肿瘤经椎弓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