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森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申请再审完全“上提一级”审查的检视、反思与重构——兼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的修改思路
- 为解决当事人的再审难题,2007年《民事诉讼法》就再审制度进行了部分修改,其中第178条取消了"原审法院"的再审审查权,将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完全交由"上一级法院"审查。新法施行三年以来,一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办结了一大...
- 陈树森
- 文献传递
- 调解考评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兼议《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调解率的功能定位
- 引言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确立了新的调解考评体系,不仅新设了"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作为逆向指标,用以评估调解工作的效果,同时又将"调解率"定位为考评审判效果的正向指标,用以表征被考评...
- 陈树森
- 文献传递
- 司法责任制改革背景下法律适用统一的再思考被引量:5
- 2018年
-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牵动整个司法体制改革大局的"牛鼻子","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核心。在司法责任制改革过程中,将审判权还权于独任法官、合议庭的同时,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一致性也经受了新的挑战。有必要借鉴域外的有益经验做法,健全审判权的监督制约体系,增强制度规范的有效供给,完善保障适法统一的工作机制,提升法官的适法能力,以确保类案裁判统一、促进司法公正。
- 陈树森陈树森
- 关键词:审判权
- 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2020) 第五部分 人工智能法治发展专题报告 一、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 <正>(一)人工智能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概述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项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
- 王迁陈树森陈绍玲刘鹏袁锋
- 文献传递
- 冲突与互动:网络舆情与司法的关系协调
- 2016年
-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并对司法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在保持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同时,人民法院应当尊重、重视并辩证看待网络舆情问题;通过建立舆情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机制、全面实行司法公开、注重民意吸纳以及加强案例引导等实现司法与网络舆情的良性互动。
- 陈树森
- 关键词:网络舆情民意司法
- 建立科学合理的调解考评体系的思考与探索
- 2012年
- 近年来.伴随案件数量的急剧增加、法律关系的日益复杂以及利益冲突的日渐加剧,调解因其在钝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纠纷、推进社会和谐方面的制度优势,日益受到各级法院和法官的重视,成为司法实现定分止争功能的重要手段。然而就在各地法院大力贯彻落实“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司法政策,积极推进诉讼调解的同时,许多调解不规范的情况也日益显现,逐渐成为制约和影响调解制度有序运行的重要障碍。
- 席建林陈树森
- 关键词:诉讼调解考评体系司法政策法律关系社会矛盾
- 调解率的功能回归与机制重构——由案件调解后申请执行情况引发的追问、慎思与求解
- 当前,在各地法院认真贯彻"调解优先"政策,大力推进调解工作,积极追求高调解率的同时,审判实践中却呈现出另外一番司法图景,即相当数量的调解案件进入到执行程序,一定程度上存在"调而未解"现象。这一客观现象的产生,从表面上解读...
- 陈树森
- 文献传递
- 我国民事审级制度的改革重构——以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运行为切入被引量:2
- 2016年
- 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已确立五年多,但其运行效果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现行审级制度难以为指导性案例的生成及效力提供有效支撑是关键因素。为此,结合当前我国审级制度存在的上下级法院关系行政化、审级监督碎片化、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混同等问题,有必要在二审终审基础上增加独立的法律审程序,并就不同审级的法院设置不同的职能定位。
- 陈树森
- 关键词:审级制度案例指导制度
- 案例指导制度运行的问题、原因解析与机制重构被引量:2
- 2014年
- 案例指导制度确立近4年来,指导性案例的运行状况并不理想:不仅案例的适用率低,且大都是隐性适用。究其原因,与指导性案例的生成机制、参照规则、公开载体、援引适用以及数量类型等存在密切关联。因此,有必要通过最高法院直接创制指导性案例,增强案例的权威性;通过赋予法官对案例的注意、报告和说明等义务,强化案例的外在拘束力;通过鼓励当事人主动援引案例,明确法官参照裁判要点,并建立案例数据库、完善检索途径、强化案例工作的激励保障,推动指导性案例取得实效。
- 陈树森龙淼
- 关键词:案例指导制度约束力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法院在案例指导制度中的功能重构被引量:1
- 2016年
- 审理案件并直接创制判例是各国最高法院履行法律统一适用职责的重要方式。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这一方面的功能有待提升,不仅审理的案件很少成为指导性案例,对指导性案例效力的支撑也相对有限。因此,有必要通过健全最高人民法院在指导性案例生成、效力以及适用方面的功能,推动案例指导制度有效实施。
- 陈树森
- 关键词:案例指导制度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