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宇航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NOD鼠
  • 2篇杆菌
  • 2篇鲍曼不动杆菌
  • 2篇CD8+T细...
  • 2篇CD8^+T...
  • 2篇CRISPR
  • 2篇不动杆菌
  • 1篇蛋白
  • 1篇毒力
  • 1篇生物膜
  • 1篇四聚体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偶联
  • 1篇细胞间
  • 1篇相关蛋白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 1篇酵母

机构

  • 5篇扬州大学

作者

  • 5篇王宇航
  • 3篇潘兴元
  • 3篇季明春
  • 3篇钱莉
  • 3篇龚卫娟
  • 3篇徐娅雯
  • 3篇李凯
  • 2篇李国才
  • 1篇焦红梅
  • 1篇窦延

传媒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NOD鼠体内CD_4^+NKG2D^+T细胞与CD_8^+T细胞间关系
2016年
目的探讨NOD鼠体内CD_4^+NKG2D^+T细胞与CD_8^+T细胞间关系。方法动态监测NOD鼠外周血中CD_4^+NKG2D^+T及CD8+NKG2D^+T细胞在不同周龄频率。利用IGRP206-214特异性CTL清除的NOD鼠,对其外周血中CD_4^+NKG2D+/CD_4^+T及CD8+NKG2D+/CD_8^+T细胞频率进行分析。将磁珠分选所得CD_4^+NKG2D^+T细胞分别与经CFSE标记的纯CD_4^+NKG2D-T细胞、CD_8^+T细胞共培养4 d,检测体系中CD_4^+NKG2D-T细胞、CD_8^+T细胞CFSE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 NOD鼠外周血CD_4^+NKG2D+/CD_4^+T及CD8+NKG2D+/CD_8^+T细胞频率均随其1型糖尿病疾病进程发展逐渐升高,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IGRP206-214特异性CTL清除的NOD鼠,外周血中CD_4^+NKG2D+/CD_4^+T细胞频率随CD8+NKG2D+/CD_8^+T细胞频率降低显著下降。与单独培养的CD_4^+NKG2D-T细胞相比,加入CD_4^+NKG2D^+T细胞的培养体系中,CD_4^+NKG2D-T细胞增殖加快。但CD_4^+NKG2D^+T细胞对CD_8^+T增殖作用不明显。结论 NOD鼠体内存在着一群与1型糖尿病疾病进程正相关的CD_4^+NKG2D^+T细胞,且该群细胞极有可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CD_4^+NKG2D-T细胞而间接对CD_8^+T细胞产生作用。
王宇航马旻轩徐娅雯李凯潘兴元钱莉龚卫娟季明春
关键词:CD8^+T细胞NOD鼠
鲍曼不动杆菌CRISPR系统筛查及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对89株临床分离株采用PCR产物克隆测序和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研究鲍曼不动杆菌CRISPR系统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2株分离株(AB43与ATCC19606)具有CRISPR系统,它们间区靶向的基因有IV型分泌蛋白Virb5、带状黏附毒素蛋白、噬菌体蛋白、DNA聚合酶等。CRISPR系统抑制Virb5、带状黏附毒素蛋白基因的编码与表达,可能对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冯欢欢李金月王宇航李梦影郑文浩李端阳傅夏燕何新龙李国才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CRISPR生物膜
酵母表面展示IGRP_(206-214)-H-2K^d单链三聚体及对NOD鼠CD8^+T细胞的活化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酵母展示表达IGRP206-214-H-2Kd单链三聚体,筛选诱导条件获得高表达的IGRP206-214-H-2Kd单链三聚体酵母用于研究该三聚体诱导NOD鼠CD8+T细胞活化的作用。结果表明:转染IGRP206-214-H-2Kd单链三聚体的真核表达载体的酵母,在含2%D-半乳糖的酵母培养基中,20℃诱导18h,有77.1%的酵母能稳定表达IGRP206-214-H-2Kd单链三聚体蛋白。展示酵母与NOD鼠脾脏细胞共培养24hCD69+表达量最高,占CD8+T细胞的1.89%,共培养96h,CD25+表达量最高,占CD8+T细胞的4.25%,说明酵母展示获得的酵母能稳定表达IGRP206-214-H-2Kd单链三聚体蛋白对NOD鼠CD8+T细胞具有活化作用。
徐娅雯李凯王宇航马旻轩伏娇潘兴元钱莉龚卫娟季明春
关键词:CD8+T细胞NOD鼠
IGRP_(206-214)dtSCT四聚体偶联皂草素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以InsB15-23dtSCT原核表达载体为基础,制备dtSCT型IGRP206-214H-2Kd原核表达载体;将获取的融合蛋白IGRP206-214H-2Kd单体,生物素化制成IGRP206-214dtSCT四聚体,进一步将皂草素与IGRP206-214dtSCT四聚体偶联;流式检测皂草素偶联IGRP206-214dtSCT四聚体与NOD鼠脾脏淋巴细胞共孵育体系中IGRP206-214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结果表明:皂草素偶联IGRP206-214dtSCT四聚体与NOD鼠脾脏淋巴细胞共孵育后,IGRP206-214特异性CTL的频率与PBS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01)。说明偶联皂草素的IGRP206-214dtSCT四聚体在体外能够靶向清除NOD鼠抗原特异性CTL。
王宇航窦延徐娅雯马旻轩李凯潘兴元钱莉龚卫娟季明春
关键词:CD8+T细胞1型糖尿病NOD鼠
鲍曼不动杆菌CRISPR相关蛋白Csy1对耐药性和毒力的影响
2021年
采用RecAb同源重组系统,将携带I-Fb亚型CRISPR-Cas系统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AB43的csy1基因敲除,观察野生株(AB43)和缺失株(AB43Δcsy1)的耐药性、生物膜形成以及小鼠致死率等生物学性状变化,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两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与野生株相比,csy1的缺失显著提高突变株的耐药水平和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且AB43Δcsy1感染组小鼠的存活率与AB43感染组相比显著降低,提示其毒力有所提高。RNA-seq分析结果显示,csy1的缺失能影响细菌与抗生素耐药性、毒力以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推测是引起AB43Δcsy1表型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提示Csy1蛋白可通过调节自身基因表达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生物膜形成及致病性。这说明创造有利于维持CRISPR-Cas系统的环境,保证CRISPR-Cas系统阳性菌株处于进化优势地位,使鲍曼不动杆菌保持低毒力和抗生素敏感状态。
李梦影孙晓利王宇航杨洁郑文浩何香玲季诗雨焦红梅郭停停李国才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毒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