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伟

作品数:21 被引量:283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金融
  • 3篇司法
  • 3篇仲裁
  • 3篇逻辑
  • 3篇金融危机
  • 3篇纠纷
  • 3篇国际经济
  • 3篇后金
  • 3篇后金融危机
  • 3篇后金融危机时...
  • 2篇审判
  • 2篇企业
  • 2篇中小企业
  • 2篇自由化
  • 2篇维度
  • 2篇金融创新
  • 2篇金融纠纷
  • 2篇金融自由
  • 2篇金融自由化
  • 2篇进路

机构

  • 18篇山东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加州大学
  • 1篇天普大学

作者

  • 18篇沈伟
  • 3篇余涛
  • 1篇王徽

传媒

  • 2篇当代法学
  • 2篇东方法学
  • 1篇中外法学
  • 1篇学海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法学评论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现代法学
  • 1篇政法论丛
  • 1篇比较法研究
  • 1篇国际商务(对...
  • 1篇法学论坛
  • 1篇地方立法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国际法研究
  • 1篇财经法学

年份

  • 1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涉嫌诈骗合同效力的司法认定及其处理路径——基于法解释学的解构被引量:13
2017年
在司法实践中,将涉嫌刑事犯罪的合同直接认定为无效的案例屡见不鲜,其中尤以涉嫌诈骗类犯罪的合同最为常见。梳理1998年至今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此类案件的判决可以发现,审判中将该类合同认定为当然无效的主要依据是《合同法》第52条第(3)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者第(5)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然而,不同法院在解读和适用以上法条时存在差异。以此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法解释学为方法,通过对相关法条进行释义可知,涉嫌诈骗类犯罪的合同并不符合合同当然无效的情形,将其认定为可撤销合同更具有法律和社会效果上的正当性。
沈伟
关键词:司法审判诈骗罪合同效力法解释学
金融科技的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金融监管——金融创新的规制逻辑及分析维度被引量:70
2018年
本文以影子银行为背景,探讨金融法和金融规制领域日益兴起的金融科技的内涵、维度和方向,以及金融科技与金融业之间的融合和竞争。从监管(规制)角度看,金融监管者有很强的克服系统性风险的"中心化"监管趋向,将所有涉及金融的活动纳入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之中。这种明显带有"规制俘获"痕迹的监管倾向容易忽视以金融科技为最新代表的金融创新可能给金融业带来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正面影响,遏制金融科技所产生的共享经济、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可能性。本文以金融风险、金融规制和普惠金融为主要分析维度,指出金融科技去中心化的趋势,以及与以银行为中心的中心化金融监管之间的张力,提出应对金融创新的"更好的监管"和"去中心化"路径和有所差别的国别模式。由于缺少系统性风险的现实危害,不适宜将金融科技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而应通过已有的合规监管模式,在促进金融科技合规的同时,释放金融科技在去中心化过程中伴生的促进共享经济的功能。
沈伟
关键词:金融监管
中小企业、企业家精神和法律——基于立法效果的实际考察被引量:5
2018年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4月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促进上海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而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地发挥调节市场结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市场活力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2013年,上海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组织部分专家对该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该条例在创业扶持、资金支持、创业推动、市场开拓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地阻碍了其预期作用的发挥。本文以该条例立法后评估过程中采集的数据为依据,考察并分析该条例在促进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成效。
沈伟
关键词:中小企业
试论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化——借鉴香港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是架构我国金融纠纷解决机制体系的重要方面。内地在金融纠纷解决机制运行的广度和深度上较香港有相当差距。借鉴香港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可以发展内地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更能实现内地和香港协同推进我国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整体水准的目标。完善我国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有利于优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法治,是贯彻十九大报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现代金融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之义。
彭瑞驷沈伟
关键词:金融法治
自贸区金融创新:实践、障碍及前景——以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立法为切入点被引量:9
2017年
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使命是金融创新。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方面的立法实践表明,其相关举措推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引领着中国金融体系的深刻变革,彰显了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广阔前景。然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渐进性以及金融"收""放"立法与政策的不匹配,使得改革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风险(纠纷)识别上面临着阻碍。自贸区的金融创新立法,应当进一步巩固和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加强金融风险(纠纷)的防控与化解,适当了解和吸纳中国其他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有益经验,从而实现中国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良性互动。
沈伟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反避税措施:国别差异路径和全球有限合作被引量:9
2018年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财政趋紧。同时,跨国企业为了扩大利润,通过不同的税收筹划实现避税目标,侵蚀国家税基。全球范围内打击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国际合作重新提上议程,成为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议题。但是,由于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和规则主导权博弈,国际税收监管合作多停留在双边范围,多边税收监管合作仅在涉税信息分享方面有所进展。主要国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采取的反避税措施呈现出国别差异路径和有限国际合作。究其实质,这些差别路径主要是国内法域外效力的规则和执行力的竞争。本文讨论反避税领域的主要措施,并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维度分析这些差异路径的形成原因和全球反避税有限合作的法律机理。
沈伟
关键词:反避税国际税收合作
法律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吗?——基于《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立法后评估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在于通过对中小企业倾斜性扶持,促进中小企业自由公平竞争,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加就业率,优化中小企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通过《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的立法后评估,实证表明《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有限,上述立法目的不能全然实现。究其原因,《中小企业促进法》仍然是一部"政策法",而非"规范法",主要起政策宣示作用,而非规范和规制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和非市场因素。这与权利保障和权力制衡的现代法治理念有所差距。具体表现,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权、自主经营权以及权利救济权难以通过立法得到保障;政府部门履行促进职责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尤其政府部门法律责任薄弱和行政程序性规范设计缺失。《中小企业促进法》所坚持的政府配置资源模式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相悖,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在市场活动中的角色应当更向"服务政府"、"有限政府"和有限前提之下的"有为政府"转化,聚焦于市场主体的需求导向,减少交易成本,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沈伟
关键词:《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公共利益政府失灵
论外国法查明制度失灵的症结及改进路径——以实证与法经济学研究为视角被引量:16
2016年
外国法查明制度关系到特定涉外案件的法律适用。实证研究表明,即便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及其配套司法解释出台之后,我国法院的外国法查明与适用状况也未获大幅改观。症结主要表现为:涉及外国法查明的案子数量较少;外国法查明方法几乎均为当事人提供和外国法专家提供;最终成功查明并适用外国法的案件更是屈指可数。统计数据表明,外国法查明制度失灵的核心症结并不在法律规则本身,而在于外国法查明配套制度存在不足。结合法经济学分析,个案中外国法查明成本过高是外国法查明制度失灵的症结所在。因此,降低外国法查明成本才是解决外国法查明制度失灵的有效路径。
王徽沈伟
关键词:外国法查明实证研究成本收益分析
无限的金融中介被引量:4
2016年
这篇文章与金融中介化及其去媒化有关,探讨了将现代金融体系串在一起的纽带和撕裂这些纽带的努力——金融脱媒的真谛和金融脱媒的幻象。本文检视了金融中介的功能进化问题;通过揭示传统金融联系弱化时而存在的更为隐性的连接的现实,解释了真正实现金融脱媒的困难性;还突出了前述问题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目标有两个:第一,试图解释金融中介的顽强生命力;第二,旨在探索金融中介将面临的迫在眉睫的挑战。然而,本文并不主张金融脱媒的所有努力是不可能的,也不认为所有这些尝试是不可取的。一般的理解是,许多金融脱媒的尝试和创新是有益的、可取的。相反,本文在追求前述两个目标时,重点强调了因为金融内在的相互联系的本质,有很多意在对金融交易进行解构和去媒的创新尝试,在事实上创造了附随的、全新的金融中介。故而,对不变的金融媒介化本质所带来的更大影响进行研究也是本文的意图之一。
汤姆C.W.林余涛毛燕飞沈伟
关键词:金融中介金融媒介
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新近演化——以二十国集团和“一带一路”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被引量:31
2018年
本文以权力博弈-规则制定为研究框架,以二十国集团为切入点,分析了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国际经济秩序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演化。作为全球金融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的重要平台,二十国集团的经济治理对策和措施制定过程呈现出内生的紧张态势,在兼顾不同经济体需求的同时,有分化、对立和博弈的痕迹。作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规则制定的议事会议,二十国集团在涉及全球宏观经济重要方面的危机应对、规则制定和政策出台凸显了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种力量和势力的竞逐和拉锯,显示了全球化进程所遭遇的困境。逆全球化和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议题,受到了主要国家力量对比以及特定时空环境下国际体系总体特征的约束。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的作用和在全球金融和经济治理改革中的角色可以在权力博弈和规则制定(国际关系-国际经济法)的框架中得到深度的认知,而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在二十国集团的演进历程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进程中得到延展性的诠释。
沈伟
关键词:G20国际经济秩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