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冠男

作品数:3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艺术
  • 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戏剧
  • 6篇话剧
  • 3篇意志
  • 3篇史书
  • 3篇历史书写
  • 3篇剧场
  • 3篇国家意志
  • 2篇导演
  • 2篇演剧
  • 2篇社会
  • 2篇群落
  • 2篇自我
  • 2篇文化
  • 2篇舞台
  • 2篇戏剧教育
  • 2篇教育
  • 2篇《北京法源寺...
  • 1篇地震
  • 1篇滇剧
  • 1篇电影

机构

  • 34篇云南艺术学院
  • 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4篇方冠男

传媒

  • 6篇新世纪剧坛
  • 5篇戏剧文学
  • 4篇云南艺术学院...
  • 4篇民族艺术研究
  • 2篇东方艺术
  • 2篇上海艺术评论
  • 1篇戏剧之家
  • 1篇中国戏剧
  • 1篇上海艺术家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才智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艺术学研究(...
  • 1篇第八届全国艺...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索戏:仪式与宗法的双重秩序
2017年
关索戏作为一种古老剧种,仍有极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挖掘。其形态秩序,正是村落社会化秩序的表征,此类表征,具有仪式与宗法的双重秩序特性。如今,如果说要保护关索戏,不仅要保存关索戏本身的剧本、行为、表演方式,而且要保护关索戏赖以生存的、小屯村的社会宗法秩序。
方冠男
从“罗记群舞台”到“云南戏剧改进社”:云南滇剧的战时困顿
2023年
作为滇剧演出班社,罗记群舞台在有限的内循环经济体系中探索,这代表的是滇剧在市场向度的实践努力。但从历史事实来看,这一探索的结果并不成功,因为,在一个社会经济总量不断缩水的战时大环境里,文化产品并不能够自由发展,于是,官办色彩的云南戏剧改进社应运而生。对于滇剧来说,从罗记群舞台到云南戏剧改进社的演变,其中有一个滇剧从商业产品走向政治附属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经济市场下行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也是云南滇剧战时困顿的典型表现。
方冠男
关键词:滇剧
荒野中的沉思:《纪念碑》的“纪念”
2017年
有一幅俄罗斯的世界名画,名为《荒野中的基督》。在一片枯砺、苍茫的荒野世界中,基督在那里坐着。他眉目低垂,神情沉重。在荒凉的世事里,没有人知道基督想的是什么,但是,我们都可以在他的脸上看到一个神情:悲悯。
方冠男
关键词:《纪念碑》荒野沉思基督
洪深的爱美剧和出走的娜拉——1924年《少奶奶的扇子》的三重历史观察
2017年
戏剧史学从文学史学脱胎为时尚不长,因此,有些戏剧史家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对某些历史现象的评述、对历史个案的选择,难免带有文学史家眼光的痕迹,比如,话剧历史的主体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多数话剧史书都是将话剧剧本的创作以及戏剧家的生命经历、活动历程作为话剧史的主体。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完整。
方冠男
关键词:爱美剧出走话剧剧本文学史学
人格觉醒的自我献祭:《〈九歌〉古歌舞剧悬解》的三个焦点
2023年
《〈九歌〉古歌舞剧悬解》是闻一多身为学者、诗人、剧作者乃至于斗士四体合一的人格产物,是一场当众表演的仪式,仪式的贯穿行动是“请神—送神”的完整过程。这一作品显现出了研究闻一多的三个焦点,分别是论述《九歌》“真相”的学术焦点、文化奴隶觉醒的人格焦点和以“国殇”献祭为隐喻的剧场焦点。历史的巧合在于,在这部作品完成以后,闻一多自己成为了“国殇”中被献祭的英雄,他的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被共同凝练在了国殇献祭的历史隐喻里。
方冠男
关键词:闻一多国殇
当代中国军旅背景下的云南边塞话剧
在梳理归拢了不同界定的概念之后,认为,“边塞”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概念,也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情怀,从文化角度来看,则表现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意象,一种境界,一种人生况味,最终成为沉淀在中国文化当中的一种的理...
方冠男
关键词:边塞
文献传递
富贵的弱者,有限的反抗--《西厢记》中的女性图景及其社会想象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一部经典,《西厢记》在诸多角度都有可供人们挖掘、读解、研究的空间,而本文的观测视角集中于人物形象,《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实际上是创作者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想象结果,是一部社会意志和作家意志共同合力为之的结果。本文的主旨并不在于对《西厢记》流变的历史考证,而在于《西厢记》人物形象背后隐含的社会价值,我们选择“西厢记”系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王实甫本《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为主要考察对象,借以避免视角分散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方冠男
关键词:《西厢记》社会背景人物形象塑造弱者富贵反抗
《淮河新娘》:涂山氏的复苏
2017年
候人兮猗——在这一句流传了几千年的远古迷音里,石头与大河之间,开始有了一重历史的联系。
方冠男
关键词:涂山氏新娘
《北京法源寺》:田沁鑫反叛精神的三重呈现
2017年
《北京法源寺》是近年来田沁鑫导演最为用力的一部作品,当一部作品汇聚了导演的十足功力,就能够从中读到这位导演的核心招数、运气心法乃至真正意图。经过多年对田沁鑫的追踪,在这部包含她十足功力的《北京法源寺》里,我终于看到了一个有着强悍反叛决心的田沁鑫。
方冠男
关键词:《北京法源寺》反叛精神田沁鑫导演功力
认知“自我”与迷失“自我”——中国舞台·外国导演
2018年
2017年,两部作品在中国话剧舞台的亮相,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酗酒者莫非》和《新原野》。这两部作品。都是当下中国剧坛——中国作家与外国导演的合作成果。一则,是史铁生文本与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的遇合;一则,是万方女士与立陶宛导演拉姆尼·库兹马奈特合作。两部作品,都很杰出,而陆帕的《酗酒者莫非》更有话题性,成为了中国2017年的话剧热点。
方冠男
关键词:话剧舞台导演迷失克里斯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