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晓媛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市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麻疹
  • 1篇登革热
  • 1篇性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检测
  • 1篇同性恋
  • 1篇麻疹病
  • 1篇麻疹病毒
  • 1篇麻疹抗体
  • 1篇男男同性恋
  • 1篇男同性恋
  • 1篇抗体
  • 1篇风疹
  • 1篇艾滋病
  • 1篇病毒
  • 1篇病例
  • 1篇城市
  • 1篇城市人口

机构

  • 4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4篇罗晓媛
  • 2篇卢惠溪
  • 2篇李凯
  • 2篇张英俊
  • 1篇黄影怡

传媒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有效实施麻疹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在广州市花都区3个街镇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免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 G抗体水平。结果 2014年共检测血清标本720份,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为94.58%。不同年龄段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街镇及不同户籍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免疫史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花都区8个月~10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发生麻疹暴发及流行的风险较小,但11岁以上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下降趋势,抗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罗晓媛黄影怡卢惠溪
关键词:城市人口麻疹病毒
2010-2015年广州市花都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花都区麻疹和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测情况,分析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麻疹、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010-2015年期间广州市花都区684名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 M抗体检测,比较不同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和时间(月份、年度)阳性麻疹和风疹抗体检出率的差异。结果麻疹抗体阳性281人(阳性率41.1%),风疹抗体阳性40人(阳性率5.84%)。血清检测麻疹阳性检出率均与年龄(χ2=23.82,P=0.00),年度发病月份(χ2=40.40,P=0.00)和2010-2015发病率(χ2=87.91,P=0.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风疹检测麻疹阳性检出率显示出年龄(χ2=20.07,P=0.01)的差异。结论麻疹和风疹的发病均存在年龄差异,麻疹主要集中于0~2岁的婴儿或幼儿,风疹主要集中于7~20岁的学龄儿童或青年。麻疹的发病呈现出明显的时间特征,2014年麻疹和风疹抗体阳性率明显回升应引起重视。
罗晓媛卢惠溪
关键词:麻疹风疹
广州市花都区121名男男同性恋艾滋病人群的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i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确诊患者流行特征及人口学构成差异,为该特殊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提供理论经验。方法通过哨点监测的方法调查2010—2016年间,该区121名存在男男同性恋行为的艾滋病确诊患者,分析该人群的人口学构成差异、商业性行为、感染途径和伴发主要性疾病。结果 121名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的户籍(χ2=1.93,P=0.59)、年龄(χ2=0.45,P=0.93)、学历(χ2=0.27,P=0.98)、月收入水平(χ2=0.91,P=0.64)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的93人(76.86%)存在商业性行为;主要传播途径为同性传播110例(90.91%),其传播途径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4,P=0.04);对象的各类性病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P=0.03),主要疾病为梅毒(26.63%)、生殖器疱疹(23.08%)、淋病(20.12%)。结论广州市某区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患者人口学构成较为复杂,广泛存在商业性行为,同性性行为是导致其感染主要原因,梅毒、生殖器疱疹、淋病为其伴发的主要疾病。
罗晓媛李凯陈成敏张英俊黄福娴
关键词: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性病
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早期登革热病例的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登革热早期临床特点,探讨登革热早期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收集疑似病例的人口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集其血标本进行IgM、IgG抗体和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T-PCR)检测。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评价临床指标组合。根据相关标准将病例分为确诊组和排除组,比较两组对象各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 291例疑似病例中,确诊208(71.5%)例,其中出现发热、头痛、皮疹、关节痛、颜面潮红、胸部发红和出血症状的患者分别占97.7%、85.4%、61.9%、77.8%、9.5%、16.7%和16.7%。确诊组和排除组中,患者关节痛、胸部发红、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异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异常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血小板、CK和LDH单独进行判别时灵敏度分别为60.6%、31.7%、40.5%和55.6%,特异度分别为65.3%、82.7%、77.3%和63.6%。组合判别中,白细胞异常或血小板异常灵敏度最高(65.8%),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异常特异度最高(89.3%),白细胞和血小板中有一项异常且CK和LDH中有一项异常约登指数最高(0.322)。结论血常规和生化检查中异常指标的组合可对登革热病例早期诊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罗晓媛李凯张英俊何景艺
关键词:登革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