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 作品数:107 被引量:395H指数:11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生物学更多>>
- 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法及Cox回归模型对3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进行生存率计算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浸润性导管癌27例,髓样癌1例,黏液癌1例,乳头状癌1例。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总生存时间与化疗(P=0.011)、内分泌治疗(P=0.005)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肿瘤分期(P=0.007)、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P=0.025)、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8)及内分泌治疗(P=0.01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临床分期较晚,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内分泌治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是男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 路扬勇王海波张磊曲慧利柳晓义吕志栋
-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
- 彩色多普勒超声赋分诊断三阴性乳腺癌并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赋分诊断(HER-2、ER和PR)三阴性乳腺癌(TNBC)并腋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CDU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6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对比分析两组乳腺癌的CDU征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DU赋分诊断与TNBC的相关性。将CDU描述性指标纳入赋分(0~15分),赋分>10分者为NTNBC,8~10分为疑似TNBC,<8分为倾向TNBC。结果:本组乳腺癌CDU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0.96%(785/863),删除不能确定乳腺肿块性质78例(9.04%)。NBC组(105例)与NTNBC组(680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48.57%vs10.70%)、最大径>5.0 cm(21.90%vs15.30%)、无微钙化灶(87.62%vs74.12%)、境界清楚(56.19%vs41.47%)、边缘无毛刺征(74.29%vs41.62%)、周边无高回声晕环(74.29%vs46.76%)、后方回声无衰减(72.38%vs46.76%)、ALNM(61.90%vs 37.35%)等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肿块数目、纵横径比、回声程度、回声分布和血流分级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CDU赋分>10分为NTNBC与病理符合率93.93%(680/724);8~10分疑似诊断TNBC符合率11.51%(16/139);<8分倾向诊断TNBC符合率64.03%(89/139),TNBC总诊断符合率为75.54%(105/139)。在CDU诊断785例乳腺癌中,ALN肿大319例(40.64%),其中TNBC组61.90%(65/105),NTNBC组37.35%(254/680)。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无毛刺征、周边无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无衰减和ALNM等与TNBC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貌似良性肿块并腋淋巴结肿大,CDU赋分<8分,同时年龄≤50岁或未绝经,或有乳腺癌家族易感史者,可作为CDU诊断TNBC并ALNM重要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毅张颖袁梅郑淑芳王伟周亚丽李文晓王海波
- 关键词:孕酮彩色多普勒超声
-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乳腺癌伴微浸润临床病理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背景: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度表达己成为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目的:探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微浸润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并研究其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4年4月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微浸润患者267例,免疫组化法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临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微浸润患者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阳性率分别为53.9%,53.5%和16.1%。其中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一致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呈负相关(P〈0.05)。另外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三者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月经初潮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但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程负相关性沪〈0.01),且C-erbB-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性(P〈0.01)。提示性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疗效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李一凡王海波陈明璇周沛红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孕激素受体乳腺癌
- 针刺导管空肠造口术肠内营养在胃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观察针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6例胃癌手术患者,其中40例行全胃切除术、26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术中附加NCJ,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结果肠内营养支持术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手术前、后谷氨酰转肽酶和总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NCJ肠内营养适合胃癌手术后营养治疗。
- 李世宽周岩冰张建立丁连安毛伟征牛兆健孙振清王海波
- 关键词:肠内营养胃癌外科治疗全胃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
- 乳腺癌细胞CXCL12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导致表达沉默的研究
- 吕志栋刘相萍王海波
- 关键词:乳腺肿瘤CXCL12甲基化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术后应激反应期ghrelin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 ghrelin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胃肠激素在炎症和应激反应中的潜在作用尚未明确。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手术操作所致围手术期外周循环ghrelin的特征性变化,以及与炎性细胞因子相关性及与应激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4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配至开腹手术组(对照组=22例)和腹腔镜手术组(实验组=2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手术开始后6、12、24、36、48、72 h测定血清中ghreli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IL-6、IL-8、α-1抗胰蛋白酶(alphao-antitrypsin,AAT)水平。结果 2组患者手术学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2组血清ghrelin水平均显著升高,对照组显著高于术前(P<0.01)和试验组峰值水平(P<0.05),2组ghrelin于术后36~48 h降至术前水平。除皮质醇外,2组其他试验参数术后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 ghrelin与TNF-α相关系数最高(r=0.64,P<0.05),与IL-6也存在相关性(r=0.56,P<0.05)。结论应激反应会导致血浆中ghrelin水平升高,其反应程度依赖于炎性反应的刺激强度。
- 江秀丽王倩张建立王海波崔建
- 关键词:GHRELIN应激炎症细胞因子
- 进展期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处理被引量:23
- 2005年
- 目的总结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组14例胃癌患者中合并肝硬化13例,食管静脉曲张10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胃上部癌2例,中上部癌2例,下部癌10例。行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脾切除术5例,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脾动脉结扎2例,全胃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根治性上半胃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结果手术后因创面渗血、空肠瘘、肝功能衰竭死亡各1例,发生左膈下脓肿、肝功能衰竭、大量腹水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死亡率为21%。结论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胃癌手术复杂,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应引起重视。
- 周岩冰李世宽张建立王海波毛伟征丁连安于冠君
- 关键词:胃癌合并症门静脉高压症
- 靶向沉默cFLIP基因促进TRAIL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王静王海波刘相萍刘世海梁晔吕志栋周泉丁威利
- 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与高频二维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血流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三阴性(ER、PR和HER-2三受体均为阴性)乳腺癌(TNBC)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与高频二维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血流的相关性,为超声在TNBC检查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36例T...
- 张毅王正滨王海波李玉军郑淑芳张积华袁梅
- 文献传递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表型转化的调控及对胃癌腹膜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表型转化的调控及对胃癌细胞腹膜转移的影响。方法 TGF-β1作用人腹膜间皮细胞系HMrSV5,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间皮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上皮细胞表型蛋白(细胞角蛋白和E-钙黏素)、间皮细胞表型蛋白(α-SMA和弹性蛋白)及Smad2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黏附试验观察表型转化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系HSC-39黏附的影响。间皮细胞(8×104/孔)与胃癌细胞系HSC-39(4×104/孔)共培养,采用体外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腹膜微环境变化对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TGF-β1作用腹膜间皮细胞24 h后部分细胞转变为狭长型,72 h后间皮细胞转变为典型纤维细胞样外观。TGF-β1作用间皮细胞可诱导弹性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细胞角蛋白和 E-钙黏素表达下降,并且呈现时间依赖性变化(P<0.05)。 TGF-β1作用15 min后,间皮细胞内磷酸化Smad2表达开始升高,30 min达到顶峰,较对照组增加432%(P<0.01);但总Smad2表达则无明显变化(P>0.05)。 TGF-β1作用72 h后,间皮细胞与HSC-39胃癌细胞的黏附率较对照组增加(146±17)%(P<0.05)。胃癌细胞与TGF-β1刺激的间皮细胞共培养48 h后,平均每视野转移癌细胞数目为61.1±11.4,较对照组(31.9±8.1)明显增多(P<0.05)。结论 TGF-β1能够诱导间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样转化,Smad2信号转导通路在间皮细胞表型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种腹膜微环境变化可增强胃癌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为癌细胞转移播散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 吕志栋孔滨刘相萍李福年王海波徐惠绵
- 关键词:胃肿瘤上皮-间质转化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