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彬彬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污染
  • 2篇复合污染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水化学
  • 1篇水化学特征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生物有...
  • 1篇污染物
  • 1篇西江流域
  • 1篇流域
  • 1篇化学特征
  • 1篇腐殖酸
  • 1篇CD2
  • 1篇CD^2+
  • 1篇表层沉积物
  • 1篇沉积物
  • 1篇CD

机构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4篇谢彬彬
  • 3篇廖建波
  • 3篇韦朝海
  • 2篇吴超飞
  • 2篇汝旋
  • 1篇胡芸

传媒

  • 2篇环境化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西江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硫化物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西江水系为珠江流域内最大的水系,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采矿、冶炼等活动较为频繁,因非法开采或不规范生产等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事故也时有发生.现阶段,针对西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调查及生态风险性评估的研究少有报道.
汝旋文泽伟谢彬彬廖建波韦朝海
腐殖酸对巯基功能化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Cd^(2+)的增效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复合污染条件下共存的有机物可能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的吸附去除产生抑制作用,作为天然水体中有机物的代表,腐殖酸(Humic acid,HA)对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采用表面印迹法合成了巯基功能化离子印迹聚合物IIP-MPTS/SiO_2,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以HA作为共存有机物,以IIP-MPTS/SiO_2作为吸附剂,研究HA对IIP-MPTS/SiO_2吸附去除水体中Cd^(2+)的影响.HA与Cd^(2+)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基于Cd^(2+)浓度的HA分子聚合增强作用,增大了分子体系的共轭程度,使紫外光谱吸收峰红移;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也促进紫外光谱吸收带的红移和吸收强度的增大.吸附实验表明,Cd^(2+)在IIP-MPTS/SiO_2上的吸附容量随溶液pH值(2.00—8.00)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共存HA对Cd^(2+)在IIP-MPTS/SiO_2上的吸附具有增效作用,但降低了吸附反应速率;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模型描述;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HA的存在增大了吸附反应的自发程度,吸附能垒降低.结合XPS分析结果,推断共存HA促进Cd^(2+)吸附的原因是,HA作为配位体桥梁而形成IIP-MPTS/SiO_2-HA-Cd^(2+)稳定的三元配位化合物,通过富集而促进Cd^(2+)的吸附.
谢彬彬廖建波胡芸吴超飞韦朝海
关键词:复合污染腐殖酸CD^2+
共存污染物对巯基功能化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Cd2+的影响研究
作为典型环境污染物,重金属的有效处理一直是环境科学界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难点。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进入环境,使得环境中的污染逐渐呈现出复合污染的趋势。多种污染物之间存在的复杂交互作用,使得复合...
谢彬彬
关键词:复合污染
文献传递
龙江-柳江-西江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河流的水化学特征受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支配,可能通过水-环境-粮食-健康的转移链构成对流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影响.为此,分别于2015年4月和10月采集了龙江-柳江-西江流域38个点位共70份水样,测定所有样品的主要物理化学指标,运用阴阳离子三角图和相关性分析来探究水体中主要阴阳离子的含量分布及其来源,结合Gibbs图和端元图来分析水化学组成的控制过程.结果表明,龙江-柳江-西江流域水体整体呈弱碱性,四月份和十月份的TDS均值分别为204.81 mg·L^(-1)和234.20 mg·L^(-1),低于世界主要大河的均值,EC、TZ-、TZ+、TDS和TH的均值空间分布都表现为龙江段>西江段>柳江段,含量最高的阴阳离子分别为HCO_3^-和Ca^(2+),流域的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2+)型;Ca^(2+)、Mg^(2+)与HCO_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Cl^-、NO_3^-和SO_4^(2-)主要来源于酸沉降、城镇生活污水和地下水的输入,K+和Na+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的溶解和人类活动的排放;该流域水体表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水质特性,水化学组成主要由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所控制,不同的下伏岩层分布决定了各江段控制作用的强弱,也决定了流域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差异性,碳酸和硫酸共同参与了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但以碳酸为主.总体而言,对龙江-柳江-西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的上述认识,有助于制定水资源管理措施和水环境保护战略.
文泽伟汝旋谢彬彬廖建波吴超飞韦朝海
关键词:水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