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星

作品数:8 被引量:1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地震
  • 2篇第四纪
  • 2篇断层
  • 2篇裂带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表破裂带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断裂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性
  • 1篇地震危险性分...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地质环境
  • 1篇第四纪活动
  • 1篇第四纪活动特...
  • 1篇东天山
  • 1篇断裂带

机构

  • 6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8篇陈国星
  • 4篇任利生
  • 1篇伍先国
  • 1篇张立人
  • 1篇黄祖智
  • 1篇吴昊
  • 1篇高维明
  • 1篇高战武
  • 1篇杨攀新
  • 1篇王伟君
  • 1篇田勤俭
  • 1篇闵伟
  • 1篇吴刚
  • 1篇唐荣昌
  • 1篇文德华
  • 1篇刘保金
  • 1篇米素婷
  • 1篇尤惠川

传媒

  • 5篇地震
  • 2篇中国地震
  • 1篇青藏高原地质...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延庆狼山山前断裂多期破裂事件的初步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3
1990年
1988年我们曾三次对位于延庆盆地西北缘的狼山山前断裂进行考察。在一些地点经探槽揭示:在小四村北约500米处的冲沟北侧的剖面上,发现了地震崩积物、地震楔、分枝断层的截顶等古地震的地质构造地层标志。初步分析表明,该断裂自晚更新世中期以来发生过四次地表破裂事件,其强度可达7—7.5级。据北京及周围地区1476—1988年M≥4.7级强震的地震活动图象,延庆—蔚县地区在未来几十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内有发生M≥6(?)级大震的可能。结合地震构造和古地震的背景信息,延庆盆地及邻区应列为首都圈地震监视的重点地区。
张立人林伟凡高维明陈国星吕庆书康京围
关键词:古地震地震
东天山阜康断裂的变形方式与全新世滑动速率被引量:9
2002年
利用实地调查资料对东天山阜康断裂的变形方式和全新世滑动速率进行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阜康断裂由 4条低角度的南倾逆断层斜列组成 ,具有最新的构造活动性 ,端部断层活动较弱 ,全新世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 0 13~ 0 33mm a ,中部断层活动强烈 ,全新世平均垂直滑动速率大于 1 4 2mm a ;全新世断层活动方式总体上表现为稳定滑动 ,西段表现为多期间歇性活动 ,中、东段表现为持续性活动 ,更早时期存在直抵地表的快速错动。
尤惠川任利生陈国星王伟君
关键词:滑动速率全新世构造活动性地震
工程场地薄土层剪切波速的测算方法被引量:2
1993年
许多工程场地覆盖层薄,现有野外波速测试仪可测范围一般是≥1.0m,对于众多厚度为数十厘米的薄土层,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合并处理,则测出的波速失真多,并且难以确定这种混合层的土动力参数。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薄土层剪切波速的测试和计算方法,并在临沂市地震小区划工作中得到具体应用。
陈国星任利生
关键词:剪切波速薄层地震波
松潘—龙门山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88
1991年
本文主要根据我们近两年来对松潘—龙门山地区主要断裂带的野外调查成果,并参考前人资料,结合第四纪年代学和断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的研究,重点讨论了松潘—龙门山地区几条主要活动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几条活动断裂带在中、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强弱与其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严格受断裂带在中、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活动方式的制约,强震主要发生在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最新活动段上。
唐荣昌文德华黄祖智伍先国林伟凡陈国星吴刚
关键词:断裂带第四纪地震
中卫-同心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与早期断裂的关系研究
在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附近发育多条断裂.本文通过穿越各条断裂的地质剖面及地震探测资料,认为其它断裂是早期形成的逆冲断裂系统;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切割其它断裂带,是后期形成的高角度走滑断裂带.文章认为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切割...
田勤俭陈国星刘保金闵伟柴炽章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震断裂地质构造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京西黄庄——高丽营断层西段晚更新世末的一次粘滑性活动被引量:6
1994年
本文根据新近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探槽开挖的结果,认为该断层西段(仅在芦井至晓幼营间)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明显活动,这种活动以正段倾滑运动为主,但兼具右旋走滑分量;并且在距今约2.4—2.1万年期间有过一次粘滑性活动,其垂直错距为0.9—1.0m,该段断层潜在有发生6—6.5级地震的可能性。
陈国星任利生郑传贝
关键词:地震第四纪
首都圈地震危险区划分及未来强震地点预测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以最新的断层活动性资料为基础,采用定性、定量、综合三种方法评估研究区的强震危险性。定性的方法即断层活动性与强震构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区内25条主要活动断裂进行最新活动时代、活动性质、活动性分段、破裂分段的分析与鉴定的结果,结合断层本身的强震构造标志,对发震断层进行危险性分类。定量的方法即强震消逝率的计算方法。为了解决6—7级地震的危险性预测问题,在活断层资料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中强震重复率(R)与震级(M)及断层活动速率(V)的统计关系。综合评价的方法即断层地震危险度的综合评定法。在评定断层地震危险度时,引进了断层能动度、失稳度的评价方法,解决了断层无震或小震蠕滑和滑动闭锁段的评价和预测问题。本文最后把三种方法的评价、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使之互相验证、互相补充,提高了最终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所作的强震预测包括三个要素:强震的地点(范围)、震级档次及发震时间的逼近度(分等级)。
陈国星任利生
关键词:首都圈地区发震断层
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潜在震源区范围与震级上限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前进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中,潜在震源区范围和震级上限的确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采用二级划分和三级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方法,对潜在震源区范围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用震级上限的单边正态分布模型代替固定的震级上限模型,分析了这种改进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及其工程意义。结果表明,用三级划分潜源的方法代替二级划分潜在震源方法可降低局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对于在潜在震源区附近选址和降低工程成本有重要意义。震级上限的改进,使得地震危险性降低,这对百年使用年限的工程更具有实用性。
米素婷陈国星吴昊高战武杨攀新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潜在震源震级工程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