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化疗
  • 1篇蛋白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药物化疗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篇障碍性贫血
  • 1篇糖蛋白
  • 1篇糖链
  • 1篇尿嘧啶
  • 1篇贫血
  • 1篇肿瘤
  • 1篇嘧啶
  • 1篇脱氧
  • 1篇脱氧葡萄糖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恶性肿...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王振欣
  • 3篇印妮
  • 2篇朱彦博
  • 1篇邓胜明
  • 1篇吴灵芝
  • 1篇吴翼伟
  • 1篇章斌
  • 1篇谢菁

传媒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海曲泊帕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年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以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特征的疾病,可由多种先天性和后天疾病引起。目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主要包括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以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海曲泊帕(hetrombopag)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非肽类TPO-RA,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慢性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免疫抑制治疗疗效不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海曲泊帕用于ITP及SAA治疗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目前海曲泊帕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的一项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本文就海曲泊帕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制定应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策略或个性化防治方案提供参考。
张子颖吴灵芝印妮王振欣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基于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的异常糖链糖蛋白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表达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肿瘤异常糖链蛋白(TAP)在基于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影响其表达的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12月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99例,其中氟尿嘧啶联合紫杉醇治疗后的胃癌患者53例,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后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检测其TAP值,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癌种、分期及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情况,分析TAP在不同特征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TAP在基于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值为(158. 11±33. 63),TAP值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癌种、临床分期及血清肿瘤标记物表达情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AP在基于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表达无差异,还不能作为鉴别诊断不同特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依据。
印妮王雨雯唐雨曼朱彦博王振欣
关键词:氟尿嘧啶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变化率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化疗前后多次^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及计算机辅助断层一体机(PET/CT)全身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变化率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8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治疗2~4疗程后、治疗结束后4周内分别行3次PET/CT显像;另3人次为治疗结束1年后进行,共计行57人次PET/CT全身显像。以SUVmax变化率25%为标准来评价疗效、决定治疗方案,随访至诊断明确后36个月。以同期未进行PET/CT显像的47例Ⅳ期肺癌患者为对照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1)7/18例的患者通过治疗前PET/CT显像新发现了转移病灶,PET/CT显像灵敏度为91.7%,阳性预测值为93.2%。(2)以SUVmax变化率评价疗效后,有5例患者在第2次显像后改变治疗方案;2例患者在第3次显像后增加靶向治疗药物。(3)行PET/CT显像的18例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PET/CT显像的SUVmax变化率可以用来评价肺癌疗效并判断预后。
印妮王振欣朱彦博谢菁邓胜明章斌吴翼伟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PET/CT显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