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林
- 作品数:18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市人大常委会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民主与法治的关系被引量:17
- 2003年
- 激情的民主和理性的法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二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地方,但并不如人们所普遍认为的那样天然统一。本文首先从理论及实践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以足球"黑哨"问题为例证,从法律的视角对二者关系进行了进一步思考,认为树立法律权威、确立法律信用是民主的法治要求,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是法治的民主要求。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统一。
- 秦前红刘高林
- 关键词:民主法治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权威法律信用权力制约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长效性教育环节探析
- 2008年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长效性教育环节由课堂上的理论教育、深入社会的实践教育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理论再教育三个环节构成。只有使三个教育环节循序渐进、互相促进,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然后又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循环,形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机制,才能确保高职"思政课"的长效性。必须采取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理论再教育环节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实现高职"思政课"长效性教育目标。
- 陈红媛刘高林
-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长效性教育环节
- 强化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 2014年
- 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强化教育十分必要,它对于大学生形成固定的道德观念和固定的行为习惯,实现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的强化教育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按照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探索、总结强化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逐步形成完善的、严谨的强化教育机制和强化教育体系,覆盖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成效。
- 刘高林毛频
-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强化教育大学生
- 地方立法协调初探
- 2017年
- 2015年《立法法》的修改,为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地方立法协调作为重要的立法机制在当前的研究中却在区域协调、工作机制和利益分析等三个向度上展开概念,在对这三个向度进行辨析后,本文明确了地方立法协调的概念,并进而对立法研究的实践转向进行了理论追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项、起草、审议与立法后等四大平台的实践机制。
- 刘高林
- 认真对待宪法权利——对权利入宪讨论的思考
- 2005年
-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各种将有关权利入宪的主张进行反思,提出应认真对待宪法权利。从中西权利观以及对宪法权利认识与表现的异同,宪法权利的应然形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宪法权利的应然性特征要求我们认真对待宪法权利的主旨是一致的。
- 周叶中郭赟刘高林
- 关键词:权利宪法权利
- 发扬“工匠精神”锻造佛山特色立法
- 2016年
- 佛山成为全国新获立法权的214个立法主体中,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的市,首部法规《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将于3月21日正式施行;另有两部地方性法规将在即将举行的市人代会上三审表决。
- 刘高林
- 关键词:锻造工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
- 论设区的市与省级地方性法规的法律位阶及其适用被引量:1
- 2023年
- 当前,地方立法实施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设区的市与省级地方性法规不一致时的适用问题。其所涉及的法律位阶、批准权、法律适用规则等都需进一步厘清。法律位阶的判断应回到法律体系自身,适用“条件+废止”关系标准;省级人大常委会的批准权应回归事前监督属性;上下位法的适用规则必须区分效力优先与适用优先。对于上下位法的“不一致”与“相抵触”,要分步骤进行识别,区分并重视地方立法在处理地方性事务时的主动性、积极性。
- 刘高林郭赟
- 关键词:法律位阶
- “禁摩令”引发的法律思考被引量:4
- 2007年
- 从法治角度审视声势浩大的“禁摩”运动,以政府令形式出台的“禁摩令”陷入法律困境:《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行政许可法》的相关条款并不能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而作为政府令这一形式的法律规范也无权创设禁止权利的规定。禁摩令的合法化进路只能在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框架内予以解决。即使如此,“禁摩令”的正当性仍然有待检视。
- 郭赟刘高林
- 关键词:法律困境合法化
-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理论讨论述评被引量:6
- 2009年
-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相关讨论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致经历过两次讨论热潮。正在进行中的第二次讨论超越了第一次讨论的主流观点,但在讨论的平台、行政诉讼的独特性和实践研究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 刘高林徐继超
- 关键词:行政诉讼调解
- 传统与断裂:“信用”流变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 2009年
- 信用在传统中国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秩序,与传统的农业经济与身份社会达成和谐。但在现代以来,随着工商业经济和"陌生人"社会的发展,信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发生了断裂,这也是现代信用危机的根本所在。
- 刘高林
- 关键词: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