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靖 作品数:9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ICE在消融指数指导的房颤消融术中实时监测食管位置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回顾性探讨腔内超声(ICE)在消融指数(AI)指导的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中实时监测食管位置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房颤患者,在术中应用ICE实时观察食管位置,在食管附近消融时目标AI值设置为320~350 U。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复发定义为3个月空白期后心电图记录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发现持续30 s以上的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房颤患者消融术后未复发率。结果:①共纳入139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患者84例(60.4%),男性占59.0%,年龄为64(55,70)岁,病程为15(4,48)个月,CHA_(2)DS_(2)-VASc评分为2(1,4)分,左房内径为(44.0±6.62)mm;术中ICE检测食管位于左肺静脉后壁、左房后壁中部和右肺静脉后壁分别占81.3%、10.1%和8.6%;消融过程中未发现食管位置发生>1 cm的移位;ICE联合AI指导左、右肺静脉单圈隔离率分别为92.6%、89.4%;平均随访时间为(10±6.4)个月,无心房食管瘘发生。在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阵发性房颤患者未复发率为85.5%,持续性房颤患者未复发率80.8%。结论:ICE可实时监测食管位置,食管附近目标AI值320~350 U指导肺静脉隔离安全有效。 杨正凯 徐明珠 孙世坤 朱莎莎 周靖 时星宇 邹操关键词:导管消融 心腔内超声 食管损伤 心房颤动患者诊断到消融时间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诊断到消融时间(DAT)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探讨房颤患者诊断到消融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出院后定期通过门诊或电话对其进行随访。针对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用于对房颤消融术后未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53例房颤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占37.1%,女性占44.3%,年龄为(62.3±10.21)岁,DAT为12(3,48)个月,术后随访(26.7±16.36)个月,房颤消融术后总体未复发率为8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T(OR=1.005,95%CI:1.0~1.011,P<0.05)、持续性房颤(OR=1.952,95%CI:1.160~3.385,P<0.05)和女性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房颤伴DAT≤12个月的患者消融术后未复发率明显高于DAT>12个月的患者(84.8%vs.75.7%,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未复发率明显低于阵发性房颤患者(76.1%vs.82.8%,P<0.05),而房颤患者男女间消融术后未复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按照DAT每间隔6个月分成0~6个月组、6~12个月组和>12个月组:阵发性房颤患者3组间消融术后累积未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T 0~6个月组和DAT 6~12个月组未复发率明显高于DAT>12个月组(P<0.05),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患者3组间消融术后的累积未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T 0~6个月组明显高于DAT 6~12个月组和DAT>12个月组(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患者尽早接受导管消融有较高的未复发率,阵发性房颤患者在DAT<12个月内、持续性房颤患者在DAT<6个月内接受导管消融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 杨正凯 时星宇 刘梓瑞 路瑜 徐明珠 周靖 孙世坤 邹操关键词: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复发 嗜铬细胞瘤相关心脏受累:一项119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队列探究嗜铬细胞瘤患者出现心脏受累的发生率和表现形式。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01月—2020年12月行外科手术且病理诊断的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患者,描述心脏受累的发生率及表现形式,比较心脏受累组和未受累组在基线资料、辅助检查和病理结果上的差别。结果研究期间内有119例患者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男性占53.8%,中位年龄为49岁。共33例(27.7%)患者出现了心脏受累,其中14例(11.8%)出现了症状性心脏受累,包括11例(9.2%)应激性心肌病(4例为反复应激性心肌病),2例(1.7%)心力衰竭,1例(0.8%)儿茶酚胺性心肌病,剩余19例(16.0%)患者出现了高敏肌钙蛋白T或NT-proBNP增高或心超异常。和未受累组比较,心脏受累组的胸闷(48.5%比4.7%,P<0.001)、典型三联征(27.3%比11.6%,P=0.037)发生率高,且肿瘤更大(6.4 cm比4.3 cm,P=0.001),出血或坏死的病理表现更多(40.6%比14.6%,P=0.003)。结论约1/4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出现心脏受累,每9例中就会有1例症状性心脏受累,其中以应激性心肌病多见,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无诱因的特别是反复发病的应激性心肌病患者需要警惕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 胡珺婷 戴允浪 魏超 周靖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心脏受累 应激性心肌病 de Winter心电图与左主干病变心电图特点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1年 de Winter心电图常提示左前降支近端急性闭塞,是一种需要尽快识别并进行血运重建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危征。此外,de Winter心电图和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存在较多相似点,鉴别两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本文报道了单中心de Winter心电图及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各5例,分析两者心电图特点并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戴允浪 周靖关键词:左主干病变 左前降支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方法。方法累计选取在心内科培训时间至少2个月的住院医师15人,按照《诊断学》中病史采集的方法和要求,系统、有计划地对住院医师进行病史采集培训。制定《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史采集评分表》,利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化表(Mini-CEX评分表)和病历点评的方式进行考核和反馈。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对培训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与培训前相比,Mini-CEX评分表所有考核项目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医师对住院医师测评满意度明显提高[(7.33±0.72)比(5.93±0.46),P<0.001]。与培训前相比,《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史采集评分表》总分得到明显提高[(86.07±7.03)比(58.00±13.54),P<0.01]。结论该培训方法有助于提升住院医师的病史采集能力。 张方芳 曹明强 周靖 丁兵关键词:住院医师 病史采集 成人急性心肌炎的病例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炎患者,总结临床资料,分析症状、检查结果、合并症、治疗和预后。结果 84例急性心肌炎中有46例重症心肌炎。与非重症心肌炎组比,重症心肌炎组QRS波更宽、LVEF更低、心包积液更多,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应用更多,住院日更长。重症心肌炎中41.3%合并心源性休克,7例植入IABP;43.5%存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0.4%行临时起搏器,1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共有3例住院期间死亡。结论重症心肌炎在临床表现、治疗上有别于非重症心肌炎;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器械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靖 戴允浪关键词:心肌炎 合并症 预后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代孤立性左主干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孤立性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30例孤立性LMCA狭窄病变患者并分为两组:开口病变组(n=21)和非开口病变组(n=9)。随访终点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其定义为全因死亡及需住院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30例孤立性LMCA病变患者大部分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25/30,83.3%),仅有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余3例仅接受了药物治疗。在中位37.0个月的随访期间内,MACCE发生率为23.3%(7/30),其中包括死亡4例。与非开口病变组相比,开口病变组女性患者更多(47.6%vs 0%,P=0.013),年龄更小(57.8±10.9岁vs 66.0±7.8岁,P=0.050),MACCE发生率明显更低(9.5%vs 55.6%,P=0.014)。结论PCI治疗孤立性LMCA狭窄病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且开口病变组较非开口病变组远期MACCE发生率低。 周靖 戴允浪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左主干狭窄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24例孤立性左主干狭窄病变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16年 目的总结孤立性左主干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术并诊断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的患者,比较开口病变组和非开口病变组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13 618例行冠脉造影患者中共24例(0.18%)诊断孤立性左主干狭窄,其中开口病变组13例(54.2%)、非开口病变组11例(45.8%),两组分别有12例和8例接受了支架植入术,平均近2年的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相比非开口病变组,开口病变组女性比例高、高密度脂蛋白更低,而在其他临床特征、血运重建方式、短期及远期预后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病变患者在接受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及远期预后较好。 戴允浪 周靖关键词:左主干狭窄 冠脉造影 血运重建 预后 嗜铬细胞瘤致反复Takotsubo心肌病一例 被引量:4 2020年 Takotsubo心肌病发病一般均以情绪波动或者躯体应激为诱因,临床上部分患者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本例系以反复一过性心功能受损为表现的年轻患者,最后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导致的反复Takotsubo心肌病发作,并回顾了嗜铬细胞瘤相关的反复(≥2次)Takotsubo心肌病发作的病例报道,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戴允浪 周靖 林佳 胡珺婷 赵欣关键词:嗜铬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