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秋莉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间充质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3篇实验性自身免...
  • 3篇实验性自身免...
  • 3篇自身免疫性脑...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免疫调节
  • 3篇脑脊髓
  • 3篇脑脊髓炎
  • 3篇脊髓炎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星状细胞
  • 2篇增殖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细胞治疗
  • 2篇小鼠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篇刘秋莉
  • 5篇郑海清
  • 1篇贾昌昌
  • 1篇陈壮桂
  • 1篇杨帆
  • 1篇张琪
  • 1篇刘畅
  • 1篇胡昔权
  • 1篇陈云浩
  • 1篇叶林森
  • 1篇蔡秀容
  • 1篇彭延文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肝星状细胞通过直接接触调节T细胞应答的研究
陈云浩贾昌昌袁泽楠刘秋莉叶林森蔡秀容
间充质干细胞对B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培养体系对B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捐献者来源的骨髓30 mL。用含100 mmol/L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对分离出的MSC进行贴壁培养。培养至第6代时,进行多向分化和细胞表型鉴定。获取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19^+B细胞,进行荧光染料CFSE标记,然后分成单独培养组(CD19^+B细胞)和共培养组(按CD19^+B∶MSC:=5∶1的比例共培养),两组均采用CpG+CD40L刺激,96 h后检测B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FACS)检测CD19^+CD5^+B细胞的百分比及其分泌的IL-10水平;进一步观察单独培养组和共培养组的CD19^+B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以及分泌IFN-γ的影响,最后加入IL-10中和抗体,再次验证B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以及分泌IFN-γ的影响。【结果】健康捐献者来源的MSC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并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CD166,不表达CD45和CD34。与单独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中的CD19^+B细胞与MSC在体外共培养3 d后,CD19^+B细胞增殖比例明显提高,并显著抑制CD4^+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进一步分析CD19^+B细胞的亚群,发现与单独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中的CD5^+B细胞数量的百分比由(21.31±1.22)%增加至(31.27±0.92)%(P=0.014);而且其IL-10的分泌水平由(1.09±0.08)%增加至(2.44±0.06)%(P<0.001)。当在共培养组中加入IL-10中和抗体后,发现与MSC共培养的B细胞抑制CD4^+T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的功能的能力明显减弱。【结论】MSC能促进CD19^+B细胞的增殖,同时具有增强CD19^+B细胞抑制CD4^+T细胞分泌IFN-γ,这可能与分泌IL-10的CD19^+CD5^+B细胞的表达增加相关。
刘秋莉肖崇珺黄牡丹黄里陈小湧郑海清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调节
肝星状细胞通过诱导产生CD8^+CD28^-T淋巴细胞抑制T细胞增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肝星状细胞(HSC)是否通过诱导产生CD8+CD28-T淋巴细胞抑制T细胞增殖。【方法】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3+T细胞,用羧基荧光素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后与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共培养,PHA刺激7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增殖的百分比;为了研究肝星状细胞调控T细胞增殖的机制,将CD3+T细胞与LX2细胞共培养3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8+CD28-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进一步将CD3+T细胞与LX2细胞共培养3 d,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8+CD28-T淋巴细胞与CFSE标记的CD3+T细胞共培养,PHA刺激7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增殖的百分比。【结果】LX2细胞明显抑制了T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LX2剂量依赖性上调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LX2细胞共培养后的CD8+CD28-T淋巴细胞能够显著抑制T细胞增殖。【结论】HSC细胞通过诱导CD8+CD28-T调节细胞比例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刘秋莉刘畅杨帆郑海清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T细胞
CD8+CD28-T淋巴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探讨CD8+CD28-T淋巴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可能不是MSCs促进EAE小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效应细胞,可能只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
郑海清刘秋莉陈小湧张丽颖罗婧胡昔权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免疫调节
CD8^+CD28^-T淋巴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的免疫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CD8^+CD28^-T淋巴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采用6~8周、体重16~20g的C57 BL/6雌性小鼠28只,MOG35-55作为免疫诱导剂,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小鼠模型(EAE)。将28只EAE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治疗组、MSC低剂量治疗组(2×105个/只)、MSC中剂量治疗组(1×106个/只)、MSC高剂量治疗组(5×106个/只),每组7只。各治疗组均于建模后第15天经尾静脉注射健康人来源的MSCs,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 随后每日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测量体重,于治疗30d后处理动物,取材进行相关神经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学分析。 结果不同剂量的MSCs均较PBS能有效地促进EAE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P〈0.05),且MSCs中剂量治疗更能显著促进EAE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各MSCs治疗组小鼠脾脏细胞中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均较PBS治疗组的表达有所增加,但其分泌的IL-10水平较PBS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可能不是MSCs促进EAE小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效应细胞,可能只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
郑海清陈壮桂刘秋莉陈小湧彭延文胡昔权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间充质干细胞
RNA编辑酶抑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RNA编辑酶抑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证实,RNA编辑酶抑制剂8‑Aza可以抑制肝纤维化标志分子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R...
陈树翰张琪刘秋莉陆地
人嗅黏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人嗅黏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O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经鼻内镜局麻下取健康捐献者嗅区黏膜上皮,消化、传代后获取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5代,进行干细胞表面分子鉴定、多向诱导分化及染色.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和百日咳毒素(PT)诱发C57小鼠EAE模型,记录小鼠神经功能评分(10分法).造模后第16天(发病高峰期)将已发病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经尾静脉OMSC和等体积PBS治疗.造模后第24天经内眦静脉取血,CBA法检测小鼠血浆IL-10、IL-17、IFN-γ、IL-6水平.取脊髓,HE和LFB染色观察损伤灶大小.取健康捐献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OMSC共培养,2 d后比较单独培养组和共培养组分泌IFN-γ的CD4+T淋巴细胞(Th1细胞)比例;加入IDO、COX抑制剂干预,观察2 d后各组Th1细胞比例.[结果]OMSC表面分子表达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MOG35-55及PT成功诱导EAE模型,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OMSC治疗后,治疗组小鼠发病严重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02),且治疗组血清IFN-γ浓度低于对照组(P=0.032),IL-10、IL-17、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HE、LFB染色切片分别显示OMSC治疗组炎症因子浸润程度较对照组减轻,脱髓鞘区域范围也较对照组减小.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OMSC共培养2 d后,Th1细胞比例较淋巴细胞单独培养组降低(P=0.001).IDO抑制剂组Th1细胞比例高于共培养组(P=0.01),与单独培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抑制剂组Th1细胞比例与共培养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OMSC可能通过IDO通路调控Th1淋巴细胞比例,从而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脱髓鞘损伤反应.本研究为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肖崇珺刘秋莉黄牡丹陈莉琳郑海清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免疫调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