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从容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疱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的治疗
- 1998年
- 本文回顾性总结单疱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10例,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与小剂量低浓度激素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男性3例,女性7例,共10只眼,其中左、右眼各5例。年龄22~58岁,平均37.2岁。第一次发作5例,反复发作5例,其中2例为来我院前有复发史,另3例系因情绪激动。
- 周从容
- 关键词:葡萄膜炎角膜新生血管单疱病毒性角膜知觉激素治疗
- 高度近视眼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1999年
-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的发生、发展,与高度近视人群的年龄、眼轴长度、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及玻璃体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高度近视组(≥-8.0D)61例110只眼和对照组(≤-3.0D)68例119只眼进行了以下检查:间接眼底镜下观察玻璃体,检查后极部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程度;B超声进一步检查玻璃体状况;A超声测量眼轴长度。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高度近视组110只眼中86只眼(78.2%)出现PVD,其中5只眼(5.8%)出现视网膜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组PVD发生率和玻璃体液化、混浊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高度近视组PVD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随眼轴长度的增长而增高(r=0.9997,P<0.05)。对照组PVD和玻璃体液化、混浊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度近视眼人群PVD出现的年龄早,发生率随着年龄和眼轴长度的增加而增高。近视度数小于-3.0D、正视眼和远视眼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PVD发生率同样增高,PVD是导致视网膜裂孔乃至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因素。
- 叶俊杰周从容杜虹姜汝欣闵寒毅
- 关键词:玻璃体后脱离近视眼轴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