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思佳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絮凝
  • 1篇絮凝沉降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藻类
  • 1篇藻细胞
  • 1篇水动力
  • 1篇鄱阳湖
  • 1篇颗粒物

机构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1篇储昭升
  • 1篇王毅力
  • 1篇曹晶
  • 1篇高思佳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鄱阳湖悬浮颗粒物絮凝沉降典型藻类的动力学研究
2015年
为了探讨鄱阳湖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可能导致的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本文研究了鄱阳湖悬浮颗粒物絮凝沉降3种典型藻类的动力学过程.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四尾栅藻(绿藻)和菱形藻(硅藻)为研究对象、鄱阳湖采集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使用混凝试验搅拌仪模拟动力学条件,在颗粒物投加量为20 mg·L-1时分别研究了静置沉降时间、扰动强度和扰动时间对颗粒物絮凝沉降藻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沉降效率:蓝藻>绿藻>硅藻.在扰动强度为20 s-1、扰动时间为30 min时,0.5~4 h静置沉降时间均促进3种藻类的絮凝沉降.绿藻和硅藻的絮凝沉降效率随着静置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前0.5 h的絮凝沉降效率最大;而蓝藻的絮凝沉降效率变化无明显规律.扰动时间和静置沉降时间均为30 min时,随着扰动强度在2~40 s-1增加时,3种藻的絮凝沉降效率逐渐增大.扰动强度为20 s-1、静置沉降时间为30 min时,5~60 min扰动时间均促进藻细胞的絮凝沉降,并且随着扰动时间的增加,絮凝沉降效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30 min为蓝藻絮凝沉降的最佳扰动时间,絮凝沉降效率为12.56%;45 min为绿藻和硅藻絮凝沉降的最佳扰动时间,絮凝沉降效率分别为11.93%和7.54%.因此,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悬浮颗粒物与藻类的絮凝沉降效率发生变化,从而对藻类的群落结构以及水华发生规律产生影响.
曹晶高思佳储昭升王毅力
关键词:水动力悬浮颗粒物絮凝沉降藻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