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酸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丁糖
  • 1篇熊去氧胆酸
  • 1篇引流
  • 1篇应答不佳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篇粘连性
  • 1篇粘连性肠梗阻
  • 1篇生化
  • 1篇筋膜
  • 1篇筋膜炎
  • 1篇坏死
  • 1篇坏死性
  • 1篇坏死性筋膜炎
  • 1篇急性腹膜炎

机构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赵素斌
  • 3篇张子龙
  • 2篇张文娴
  • 2篇李守霞
  • 2篇张宪斌
  • 1篇张小芳
  • 1篇胡永军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UDCA治疗PBC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接受UDCA治疗前后应答率、生化指标变化。结果UDCA治疗1年后,Ⅱ期、Ⅲ期、Ⅳ期PBC患者巴黎与巴塞罗那评价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UDCA治疗早期PBC患者生化应答率较高。对早期识别生化应答不佳的PBC患者,应及时给予二线药物治疗。
赵素斌张小芳李守霞胡永军付彩文崔庆丰赵建红张子龙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生化应答不佳
几丁糖预防急性腹膜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几丁糖预防急性腹膜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例急性腹膜炎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使用几丁糖,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前和术后第3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以及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5.3±10.2)h,早于对照组(36.5±10.4)h;首次进食时间为(31.3±9.6)h,也早于对照组(42.5±11.4)h(P<0.05);术后第3 d观察组各指标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1.5%,对照组12.5%(P<0.05)。结论:急性腹膜炎术中应用几丁糖可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
赵素斌张文娴张宪斌张子龙
关键词:急性腹膜炎几丁糖粘连性肠梗阻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N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5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5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应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价两组患者8个维度的得分,分析VS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比例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5,P<0.05);观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6.53±9.2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5±7.16)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37,P<0.05)。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和精神健康(MH)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t=3.07,t=2.62,t=4.98,t=3.55,t=2.57;P<0.05);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SF)和情感职能(R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t=0.68;P>0.05)。结论:利用持续VSD技术治疗NF具有促进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和缩短病程等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赵素斌李守霞张文娴张宪斌张子龙
关键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坏死性筋膜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