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油气
  • 4篇凹陷
  • 3篇油气成藏
  • 3篇基底
  • 3篇成藏
  • 2篇造山带
  • 2篇山带
  • 2篇盆地
  • 2篇龙门山
  • 2篇龙门山造山带
  • 2篇勘探
  • 2篇己内酰胺
  • 2篇江陵凹陷
  • 2篇储层
  • 1篇地层
  • 1篇地震相
  • 1篇地质
  • 1篇东营凹陷
  • 1篇新沟嘴组
  • 1篇研究方法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华北油田

作者

  • 12篇刘春平
  • 5篇林娟华
  • 2篇卢世健
  • 2篇朱国华
  • 2篇瞿亚平
  • 2篇旷志刚
  • 2篇程立泉
  • 1篇金之钧
  • 1篇徐守余
  • 1篇舒向伟
  • 1篇王淑萍
  • 1篇郑爱萍
  • 1篇王拥军
  • 1篇袁井菊
  • 1篇刘良红
  • 1篇董春梅
  • 1篇李德刚
  • 1篇杨立新
  • 1篇李慧玲
  • 1篇李惠友

传媒

  • 2篇江汉石油职工...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提高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反应质量的方法
一种提高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反应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己酮肟与含SO<Sub>3</Sub>为8~12%(wt)的发烟硫酸在80~125℃左右进行贝克曼重排反应30~60min,获得含ε-己内酰胺的重排混合物,将反应后...
瞿亚平程立泉卢世健旷志刚刘春平刘良红
文献传递
江陵凹陷南斜坡新沟嘴组下段砂体预测和油气勘探目标被引量:2
2003年
 江陵凹陷北部已发现5个油田,但凹陷南斜坡是勘探薄弱地区。本文针对制约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因素,通过地震相研究、地震层速度分析和砂体预测,结合江汉油区油田勘探实践,总结了江陵凹陷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油气勘探潜力评价,提出了油气勘探目标。
舒向伟刘春平
关键词:江陵凹陷砂体预测地震相层速度油气勘探地震相
江汉盆地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方向被引量:14
2006年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以及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四次大的构造运动,从而形成前印支期的地台型广海盆地、印支期间的前陆湖沼盆地和晚燕山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叠置的“三层楼”构造格局。江汉盆地构造的复杂演化过程表明,江汉盆地具有改造盆地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该区的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动态演化的复杂性。构造演化对油气的运移、聚集与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赋予江汉盆地平原海相地层油气运聚时间长、跨度大而且聚集规律复杂的特点。根据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推测具有早期生烃早期成藏、早期生烃晚期成藏、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和次生混源成藏4种成藏模式。同时,油气勘探的难易程度也受控于构造演化,早期生烃早期成藏模式油藏的有利发育区是油气勘探的首选勘探领域。
刘春平王拥军林娟华袁井菊
关键词: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江汉盆地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北带沙四下亚段深层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被引量:9
2014年
由于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北带深层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认识不清,给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岩心物性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北带沙四下亚段深层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北带沙四下亚段深层天然气储层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成岩作用具有强压实、欠压实、多期溶解、多期胶结、复杂交代和灰泥组分重结晶的特征。主要胶结-溶解作用序列为长石溶解/石英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石英溶解→碳酸盐胶结物溶解/石英次生加大→黄铁矿胶结/沥青充填。近岸水下扇不同亚相(微相)沉积特征的差异性导致了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的差异性,并决定了储集物性的差异性。扇根砾岩在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和灰泥杂基重结晶作用为主,溶解作用微弱,物性持续降低。在中深层灰泥杂基的重结晶作用使扇根砾岩物性快速降低而形成致密层,扇根砾岩全部为干层。由于早期异常高压和早期油气充注对储层保护以及酸性溶解对储层改造的综合作用,扇中辫状水道远离泥岩、砂砾岩储层在中深层仍发育大量原生孔隙和少量的次生孔隙,储层物性较好,可作为良好的天然气储层。扇中辫状水道靠近泥岩层储层、扇中水道间以及扇缘部位因发生强烈胶结作用,在砂体顶底形成致密的胶结壳,可作为较好的盖层。
王淑萍徐守余董春梅王丽萍刘春平
关键词:成岩作用天然气储层砂砾岩体东营凹陷
14万吨/年己内酰胺成套新技术开发
程立泉刘小秦瞿亚平杨立新旷志刚李德刚张晖李先华倪福保卢世健毛长青李学农李惠友刘春平
巴陵分公司已采用该成套技术建成了14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经过标定,己内酰胺产能已达到16.5万吨/年,另外巴陵分公司拟利用该成套技术进一步将现有装置扩能到20万吨/年,并新建一套20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同时该技术...
龙门山造山带彭灌杂岩体形成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形成于中——晚元古代的彭灌杂岩体构造侵位于映秀断裂和茂汶断裂之间。杂岩体具有无根、深部岩片北西倾;边界断裂及杂岩体内部早期为韧性变形,叠加晚期脆性改造,内部断裂呈叠瓦状排列,靠近茂汶断裂的杂岩体以韧性变形为主,向东南至映秀断裂,杂岩体韧性变形逐渐减少,脆性变形增加;茂汶断裂断面与志留系地层基本平行等特点。以松潘——阿坝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为基础,结合变质核杂岩理论,提出了彭灌杂岩体形成模式,该模式能有效解释彭灌杂岩体所有特征。
刘春平林娟华
关键词:基底
松潘-阿坝盆地基底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被引量:2
2008年
对松潘—阿坝盆地北部碧口群、东部龙门山彭灌杂岩和南部康定杂岩火成岩岩石化学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岩石的化学特征比较相似,形成环境相同,说明中—晚元古代的这一期构造活动在盆地范围内具有普遍性。重磁电资料综合分析表明,盆地具有稳定基底,因而盆地后期构造演化环境相对稳定,形成了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三叠系两套成藏组合,前者的成藏条件较优越。盆地中部隆起区油气成藏条件最好,但三叠系厚度太大,勘探成本与风险较高;而摩天岭隆起以下古生界成藏组合为主,后期构造活动对原生油气藏的破坏较小,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远景。尽管后者的油气成藏条件不如盆地中部隆起区优越,但却是一个现实的勘探区域。
刘春平林娟华
关键词:基底火成岩岩石化学特征成藏条件
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9年
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是一种较新的盆地分析方法.该方法以物理学中有关波的理论为基础,以波动的观点来分析地壳运动.本文介绍了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方法原理、研究步骤.从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四个主要研究内容论述了波动过程分析法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它的发展趋势.
刘春平金之钧林娟华李京昌
关键词:研究方法盆地分析
龙门山造山带彭灌杂岩体形成模式被引量:2
2009年
形成于中晚元古代的彭灌杂岩体构造侵位于映秀断裂和茂汶断裂之间。杂岩体具有无根、深部岩片北西倾的特征;边界断裂及杂岩体内部早期为韧性变形,叠加晚期脆性改造,内部断裂呈叠瓦状排列,靠近茂汶断裂的杂岩体以韧性变形为主,向东南至映秀断裂,杂岩体韧性变形逐渐减少,脆性变形增加;茂汶断裂断面与志留系地层基本平行。以松潘—阿坝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为基础,结合变质核杂岩理论,提出了彭灌杂岩体形成模式,该模式能有效解释彭灌杂岩体的所有特征。
林娟华刘春平
关键词:基底
随机模拟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潜江凹陷新农地区潜江组为例被引量:8
2003年
 Jason反演软件中的随机模拟模块,将地质统计学方法引入到了储层预测中,可用于滚动勘探开发初期及中后期,将有限的井资料与地震反演结果联合随机模拟,可弥补资料的不足,提高预测精度。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新农地区运用该模块,成功地预测了潜341小层的渗透性砂岩对江汉盐湖盆地滚动勘探开发生产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郑爱萍刘春平
关键词:储层预测潜江凹陷油气地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