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红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曲库铵在低龄小儿腭裂手术中应用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阿曲库铵在低龄小儿(1~2岁)腭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Ⅰ~Ⅱ级行腭裂修复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5mg/kg,60s后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B组则静脉注射氯化琥珀胆碱1.5mg/kg,60s后行气管插管,以0.1%琥珀胆碱4mg/(kg?h)静脉滴注维持肌松,控制呼吸。比较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时声门的显露情况,记录插管前5min(T0)、插管后2min(T1)及置入开口器后5min(T2)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术毕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插管时,两组患儿声门显露程度均能达到Ⅱ级以上显露,无声带活动,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T1时两组患儿收缩压均较T0时低(P〈0.05),舒张压及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2时B组心率高于T0时(P〈0.05),A组心率与T0相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血压均高于T0时。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B组拔管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阿曲库铵应用于低龄小儿腭裂手术能够维持气管插管和手术中的肌松,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苏醒迅速,安全可行。
- 杨卫刘莉红
- 关键词:阿曲库铵腭裂低龄小儿
- 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和血清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2例断指再植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1例。研究组予以利多卡因+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予以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以及断指再植成活率,观察手术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3.41%)高于对照组(83.52%)(P﹤0.05),且术后4、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3.30%)低于对照组(10.99%)(P﹤0.05),断指再植成活率(98.90%)与对照组(95.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 d血清CRP水平均较手术前升高,研究组患者术后2 d血清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麻醉对断指再植术患者的炎症刺激反应较小,麻醉效果更佳,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
- 刘莉红
- 关键词:利多卡因罗哌卡因断指再植术血管危象
- 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在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无插管全麻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在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无插管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拟行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两组,每组各46例。丙泊酚组患者予以丙泊酚复合氢吗啡酮,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中补救麻醉次数、血流动力学、镇静镇痛评分、眼内压以及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中补救麻醉次数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间点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_(1)~T_(3)时间点HR、MAP均低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2时间点低于T_(3)~T_(4)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患者T_(1)~T_(4)时间点HR、MAP均低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患者T_(1)~T_(3)时间点HR、MAP均低于T_(4)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_(1)~T_(4)时间点HR、MAP均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 h、8 h时VAS评分均高于术后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8 h、12 h时VAS评分均低于术后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 h时VAS评分低于术后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时VAS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时Ramsay评分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前、术后1 d眼内压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眼内压均高于麻醉前、术前、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美�
- 刘莉红理珊珊
- 关键词:氢吗啡酮丙泊酚白内障手术
- 盐酸纳布啡、地佐辛分别复合丙泊酚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 2024年
- 目的 比较盐酸纳布啡、地佐辛分别复合丙泊酚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6例择期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5min (T0)、麻醉后5min (T1)、手术开始5min (T2)、手术完成后(T3)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另比较两组T0、T1的眼压以及麻醉苏醒、术后疼痛和镇静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大于对照组(T1:t=3.469、2.536、3.761,T2:t=2.357、2.213、2.686,均P<0.05);两组T1时眼压均低于T0时(t=13.492、11.507,均P<0.05),但两组T0、T1时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4.466、3.237、4.975,均P<0.05),术中丙泊酚追加量少于对照组(t=6.645,P<0.05);观察组术后6h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t=6.540,P<0.05),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麻醉恢复情况及术后镇痛情况均优于地佐辛复合丙泊酚,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刘莉红理珊珊
- 关键词:地佐辛丙泊酚青光眼小梁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