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勇
- 作品数:42 被引量:263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对狼疮肾炎患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产生的效应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对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产生的效应,以探讨Th1、Th2 因子是否对 LN MIP-1α产生具有调控作用。方法 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MIP-1α,RT-PCR检测 MIP-1αmRNA。结果 (1)IFN-γ增强 LN患者 PBMC MIP-1α蛋白及mRNA产生。(2)IL-4抑制 LN患者PBMC MIP-1α蛋白及mRNA产生。(3)IFN-γ、IL-4对正常组MIP-1α产生无显著效应。结论IFN-γ增强LN患者PBMC MIP-1α产生而IL-4抑制 MIP-1α产生。
- 周道远李幼姬王俭勤杜勇刘云启叶任高
- 关键词:狼疮肾炎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
- 狼疮肾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2年
- 杜勇李幼姬杨念生陈伟英曾丽霞李志坚叶任高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抗中性粒细胞
- 膜性肾病患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患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分析56例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伴FSGS改变组与无FSGS痛变组(IGMN组)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以及预后间的差异。结果13例伴FSGS样改变组确诊时高血压发生率为69.2%,较IGMN组的32.6%差异有显著性(X^2=5.547,P=0.019);尽管2组间肾病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FSGS组蛋白尿水平较IGMN组显著增高[(9.144±4.34)S/24h、(7.43±3.9)g/24h,P〈0.05],2组血肌酐水平及镜下血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FSGS组肾小球指数为2.34±1.23,间质指数为2.12±0.98。间质纤维化发生率分布为84.6%.较IGMN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2组肾脏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膜性肾痛患者常常伴有FSGS样改变,其高血压发生率高,蛋白尿水平高。病理损害更严重,肾存活率低。
- 杜勇胡颖邹庆玲梁华沈汉超
- 关键词:原发性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
- 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2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 - 2 9位点基因多态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RFLP方法检测 180例SLE患者和 14 0例正常对照组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 - 2 9位点基因型。结果 :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 - 2 9位点TT基因型频率(33 3% )及T等位基因频率 (5 4 4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7 2 %及 4 2 9% ) (P <0 0 5 ) ,而GG基因型频率 (2 4 4 % )及G等位基因频率 (4 5 6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31 4 %及 5 7 1% ) (P <0 0 5 )。T等位基因的比值比为 1 5 9。SLE患者各基因型频率及各等位基因频率与狼疮性肾炎 (LN)无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 - 2 9位点T等位基因与SLE发病相关但与LN的发生无关。
- 周树录叶任高刘晓波张虹许韩师杜勇李幼姬杨念生阳晓余学清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936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相关关系的研究
- 研究背景基因多态性在IgA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肾脏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型密切相关,但这一基因的变异与IgA 肾病的相关关系尚未见到研究报道。研究目的阐明V...
- 杜勇魏瑰娜梁华贾金康陈佳兮沈汉超
- 文献传递
- Iα1基因hs1,2区B等位基因与IgA肾病的易感性相关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Iα1hs1,2VNTR多态性与我国IgA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419例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条件相当的201例健康志愿者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PCR产物直接电泳法鉴定Iα1hs1,2VNTR基因型,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传递/不平衡分析(TDT)和单倍型相对危险度(HRR),以及病例-对照研究分析Iα1hs1,2VNTR多态性与我国IgA肾病的相关关系。结果①TDT分析结果显示Iα1hs1,2VNTR B等位基因从杂合子父母向患者传递的频率显著高于预期值(101Trios,χ2=6.818,P<0.01,扩展TDT分析也得到相同结果(164家庭,χ2=7.583,P<0.01)。②与TDT结果一致,HRR分析同样显示Iα1hs1,2VNTR B等位基因的过度传递(P<0.05,χ2=4.122,HRR=1.180),而BB基因型具有更强的患病倾向(P<0.05,χ2=4.411,OR=1.538)。③病例-对照研究显示IgA肾病组B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χ2=6.968,P<0.05)。结论Iα1hs1,2VNTR基因多态性与我国IgA肾病患者的易感性相关。
- 古宏标李幼姬杜勇黄玮俊李彩霞陈素琴王一鸣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A
- 间质性肾炎19例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肾活检证实的急、慢性间质性肾炎完整病历资料 19例。结果 本组 19例 ,急性患者 7例 ;慢性患者 12例 ,病因明确 9例 ( 4 7 4 % ) ,主要诱发因素是药物( 66 7% ) ;全部病例中以蛋白尿、浮肿、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 ,仅部分患者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 ;其病理特点以肾间质的炎性浸润为主 ,而肾小球、肾小血管基本正常 ;本组 6例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血透的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 ,效果良好。结论 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肾小管间质本身损害的临床表现并不突出 ,其病理的基本特征为 :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水肿或纤维化 ,肾小球、肾小血管基本正常。
- 杜勇李幼姬姜傥陈伟英杨琼琼曾丽霞
- 关键词:间质性肾炎病理肾小管功能损害
- Wilms瘤1基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作用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Wilms肿瘤1基因(WT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体外原代培养TEC分别置含IL-1α(10ng/ml)、IL-1α+抗WT1中和抗体(10μg/ml)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观察TEC的形态变化及免疫学特征。采用RT-PCR检测各组TEC中WT1及α-SMA的表达。结果经IL-1α掺入培养5d后,体外培养的TEC形态特征趋于成纤维细胞化,细胞拉长、梭形变.失去原有的呈铺路石样的生长方式。电镜下细胞极性丧失,表面微绒毛消失。正常情况下,成年TEC不表达WT1。经IL-1α掺入培养1d后,TEC重新表达WT1,同时伴有α-SMA的表达;3d后WT1表达消失,呈一过性特征,而α-SMA的表达则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在培养中掺入抗WT1抗体以中和WT1基因产物后,尽管仍给予IL-1α刺激,TEC大都保持原有特征不变,α-SMA及WT1mRNA仅呈微弱表达。结论高浓度IL-1α可导致TEC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在TEC的转分化过程中,WT1基因的重新、一过性表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成年TEC重新获得WT1表达,可能是其发生转分化的内在启动机制。体外中和WT1的基因产物可明显抑制TEC的转分化进程,并可能籍此影响肾脏的纤维化发生。
- 姜傥袁飞刘云启杜勇周建中
- 关键词:肾小管转分化免疫学特征RT-PCR检测肾炎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
- 目的:分忻非糖尿病肾损害(NDRD)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2 型糖尿病(NIDM)患者肾活检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对比分析NDRD患者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发病年龄、病程、视网膜改变、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检...
- 杜勇贾金康陈佳兮赵东杰梁华沈汉超
- 文献传递
- TGF-β1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易感性相关关系的Meta分析
-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检索Medline 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AM),...
- 杜勇邹庆玲胡颖覃乔静粱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