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祺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英文
  • 1篇生物因素
  • 1篇晚白垩世
  • 1篇恐龙
  • 1篇环境因素
  • 1篇分类学
  • 1篇白垩世
  • 1篇标本
  • 1篇V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波恩大学
  • 1篇布里斯托大学

作者

  • 2篇徐星
  • 2篇赵祺
  • 1篇马檠宇
  • 1篇舒柯文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脊椎动物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伤齿龙标本IVPP V 10597分类学重新讨论(英文)被引量:4
2012年
保存部分后肢的标本 IVPP V 10597 最初被描述为蒙古蜥鸟龙(Saurornithoides mongoliensis) 的幼年个体,但存在一些疑问。近年来有关伤齿龙科(Troodontidae) 的研究,尤其是有关伤齿龙类分类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标本的分类学重新进行评估。通过细致的形态比较和数值化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相对于蒙古蜥鸟龙,V 10597 更加接近于同域的谭氏临河猎龙(Linhevenator tani) ,指示其有可能代表谭氏临河猎龙的幼年个体。但 V 10597 的许多后肢特征,包括许多涉及后肢骨骼间比例的特征,显示出与包括谭氏临河猎龙在内的其他伤齿龙类的明显区别。这些形态差异可能具有分类学意义,表明 V 10597 代表一个新种。通过骨组织学分析,确认该标本不可能代表谭氏临河猎龙或者其他大型伤齿龙类的幼年个体。基于已有的形态学和骨组织学信息,将 V 10597 定为一新属、新种,命名为柯瑞氏菲利猎龙(Philovenator curriei gen. et sp. nov. ) 。这一发现增加了白垩纪晚期伤齿龙类的种群分异度和形态差异度。
徐星赵祺舒柯文谭庆伟Martin SANDER马檠宇
关键词:晚白垩世
恐龙巨型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动物巨型化是一个重要的演化现象,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恐龙巨型化.恐龙的三大类群(植食性的蜥脚类和鸟臀类以及肉食性的兽脚类)都出现了巨型代表,其中蜥脚类演化出了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许多研究试图从环境和生物自身两个角度,回答恐龙为什么会演化出巨型体型和如何演化出巨型体型这两个问题.尽管恐龙巨型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原因之一在于现代动物当中没有能够类比的物种,环境背景资料也相对匮乏.未来的研究仍将会在环境和生物自身因素这两个方向进行探讨,解决方案将是采用整合方法,建立综合模型.
徐星赵祺
关键词:恐龙环境因素生物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